滬1027萬人簽約家庭醫生 小病不出社區

2017-03-27 08:51:24|來源:東方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1027萬居民已簽約家庭醫生

  據《勞動報》報道,71歲的心臟病人老李每月坐公交和地鐵,要跑兩次大醫院花費511.2元配藥,月均自費153.3元。從去年起,老李足不出社區,藥費支出大幅節省。

  看病實現“多快好省”,源於老李簽約了家庭醫生。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本市簽約居民已達1027萬人,以家庭醫生為基礎的分級診療制度,讓老百姓小病不出社區,大病“直通”專家專科。

  省錢省時才是“王道”

  “簽約好,實惠多。”這是老李現在最喜歡説的話。

  “我用的藥以前在社區配不到,只能去大醫院,每次都換不同的醫生,每趟都要重新問一遍病情。”老李説,他日常服用三種藥:倍他樂克、泰嘉和可定。“大醫院開藥有金額限定,一個月要跑兩趟。”他細算了一筆賬,每月藥費511.2元,自負30%。

  自從簽約龍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李雲醫生後,老李享受到了“長處方”和“延伸處方”政策。簽約政策規定,慢性病簽約居民可一次性在社區配足1-2個月的藥量;經家庭醫生轉診至上級醫院的簽約居民,回社區就診時,可延用上級醫院處方藥品,如果是社區沒有的藥品,可通過第三方物流實現配送。“一個月跑一次社區醫院就搞定。”老李説,不光時間節省,自負費用也省了不止三分之二。“社區藥價便宜,三個藥一個月只要416.7元,自負只有10%,自己出41.7元。”老李説,算上車費一年可以省1628元。

  讓老李很滿意的這兩招,吸引力有多大?來自嘉定區的統計,截至今年3月15日,該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開具“延用處方”24.2萬張,居民門診均次自付費用平均減少7.03元。

  醫生背後有專家團隊

  “除了配藥,一般不舒服都是先找陳華醫生。”春天花園居民周彩娥説。常有人問她,社區醫生看病到底行不行,會不會“大病漏看、小病亂看”?周阿姨説,她在社區先後看過頭痛、發燒、血壓反復、血糖控制不好等各種病,“陳醫生本事蠻大的。”

  她提到的陳華醫生,是周家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一個人管著2825位簽約居民。據調查,居民對她的滿意率達到99.7%。

  陳華看病為啥這麼行?源於一項“家庭醫生背後的醫生”制度。滬上知名三甲醫院華東醫院從2006年起與長寧區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該院副主任醫師以上級別的專家與家庭醫生技術結對,共同組建工作室,到今年已是第6輪合作。除了在全科技術上持續不斷地培訓、帶教,家庭醫生還輪流到華東醫院進修實習,遇到業務難題通過微信圈24小時可獲得指導回復。受益於專家團隊領路,陳華已經晉陞到了主任醫師職稱,手裏還有好幾個課題。

  華東醫院院長俞卓偉説,結對制度使三甲醫院成為“強基層”的重要“幫手”,對提升“健康守門人”素質有明顯幫助。

  市衛計委主任鄔驚雷説,為打通社區醫生職業晉陞通道,上海已將全科醫生在職稱序列中“單列”,提高了社區高級職稱與中級職稱比例,高級職稱比例從原先的3-5%提升至5-8%,中級職稱比例從25%上升至45%。“華東模式”也逐漸在各區推廣,家庭醫生的背後有大醫院的專家站臺。

  預約專家可提前半個月

  簽約社區後,能否看專家更方便?這是不少居民的疑惑。記者獲悉,目前上海社區衛生改革已進入2.0版本,只要簽約,去大醫院看專家門診和住院就是比不簽約居民更方便。

  陳華醫生在給一位病人檢查時無意中聽到心跳有室性早搏二聯率。經過安排,病人直接到華東醫院“轉診辦公室”挂上了專家門診,檢查確診是急性心梗,立即放置了心臟支架,一條生命被及時挽救。“如果病人自己去醫院,專家門診不一定能預約到,住院也要排隊等候。”俞卓偉院長説,凡是經過社區轉診來的病人可以在華東醫院享受“五個優先”——優先掛號、就診、檢查、住院和手術。“下一步我們還要設置專門為轉診病人服務的志願者崗位,實現全程導診功能。”他透露。

  鄔驚雷説,為了支持家庭醫生,上海各大醫院都拿出了珍貴的專家號源,目前規定每家醫院要提供50%的專科和專家門診預約號源,並提前50%的時間優先向家庭醫生開放。市民在掛號網上預約專家號只能提前一週,通過家庭醫生提前半個月就能約。

  目前全市已有2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啟動了“1+1+1”簽約(即居民簽約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家區級醫療機構、一家市級醫療機構),簽約居民在“1+1+1”組合內可任意就診,如需到組合外就診的,則通過庭醫生轉診,可享有一系列優惠服務。當下,社區簽約優先滿足60歲以上老人和慢性病居民,今年上半年這一改革試點將擴大到全市範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