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有計劃推動夜間經濟發展 可分三大類

2017-04-07 08:34:57|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原定於4月1日延長運營時間的部分上海軌交線路因故延後“加時運營”計劃,但嗅覺敏銳的商家不會停下探尋商機的腳步。在他們看來,週末軌交運營增加1小時,將為商業帶來可期的利潤增長。上海正有計劃地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年內力爭推出4至5個能體現上海飲食文化、民俗風情且滿足海內外遊客多元消費需求的“地標型夜市”,形態有特色街、餐飲集聚型夜市廣場和商旅文體融合型夜市三大類。新天地和豫園、彭浦夜市和周浦夜市、七寶萬科和大寧寶燕商城分別成為上述三種夜市的代表。人們不禁要問,上海究竟想打造怎樣的“地標型夜市”?日前,記者專訪了上海財經大學現代市場行銷研究中心主任晁鋼令。

  要“利民不擾民、亂而有章法”

  晁鋼令表示,對於“夜市”,有兩個概念必須明晰。狹義的夜市,指具有自由交易性質的夜間市場,包括上海的昌裏路夜市、彭浦夜市,以及在台灣旅遊時常見的當地夜市。廣義的夜市,泛指夜間消費市場,包括百貨商場、商業街、夜排檔,乃至文化娛樂設施,而廣義的夜市正是夜間經濟的縮影。

  在他看來,上海打造的“地標型夜市”要擴展傳統夜市概念。上海消費市場規模已邁入萬億元級,去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946.57億元。發展消費經濟,就要充分啟動市場。上海的城市特性也決定其真正的消費高峰都出現在夜晚和週末,尤其是餐飲、零售等路過性消費,傍晚5時至晚間8時才是每天的消費高峰。“把晚上的生意做出來”成為上海消費市場發展新目標。

  上海並非沒有好夜市,肇周路、壽寧路、昌裏路、吳江路、虹梅路老外街等都各具特色。但相比台北士林夜市、高雄六合夜市、香港廟街夜市等足以成為城市代表的夜市,上海還是差一口氣。晁鋼令認為,協調夜市與周邊居民區的矛盾是其一,市中心商住分流情況日益顯著是其二。怎樣讓夜市做到“利民不擾民、亂而有章法”,是上海擴大夜市經濟概念、打造地標夜市的關鍵。

  上海夜市靠本地居民聚人氣

  夜市擾民,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難題。晁鋼令指出,上海的夜市長期存在“建立—整頓—扶持—再整頓”的循環,隨著居住人口密度變大,居民比例與擾民程度一直無法平衡。

  與台灣、香港等地區的夜市不同,上海夜市更多依靠本地居民聚集人流。城市管理和城市交通就成為夜市發展的關鍵。晁鋼令認為,政府在扶持夜市的同時,應儘快出臺相關法規完善管理,引入社會自治和共治。

  上海商住分流趨於明顯,也讓“夜市”這一商業形態較難進一步發展。晁鋼令指出,當市中心沿街居住狀態減弱,夜間消費人流勢必會涌向非居住地。但人流聚集的優點是方便進行統一商業規劃,弱點則是容易被交通“牽著鼻子走”。根據現有軌交站點,上海哪些地方適合發展夜市?晁鋼令將其歸納為三類:購物中心、交通樞紐、小有名氣的成熟夜市。

  購物中心內設夜市,涉及盤活商場存量資源,但目前大部分商場更傾向發展門店餐飲。交通樞紐發展夜市,晁鋼令表示,除了擁有豐富存量空間的地鐵上蓋,在保證主幹道車流通行的基礎上,陸家嘴、五角場等夜間人流集中的地區均可用好一兩條支馬路發展夜市。

  説到支馬路,不少人會聯想到南京路步行街周圍的支馬路。晁鋼令表示,該區域具備客流集聚優勢,兩側支馬路均是居民區。眼下較適宜夜市發展的有第一百貨東樓與西樓之間的六合路。配合百聯集團在第一百貨的轉型,“雙子樓”下方的這條不足8米寬的小馬路或許能成為上海新的夜市地標。

  對於上海已小有名氣的成熟夜市,晁鋼令表示,要保留這些成熟夜市功能,再對周邊交通進行疏導,未來它們都將成為發展夜市經濟重要地段。

  此外,錦江樂園內的“士林夜市”也是不錯的案例,未來在大寧綠地、五角場等大型公共空間,都可嘗試開設階段性夜市。

  夜市可成為主流消費形態

  城隍廟適合搞夜市嗎?晁鋼令給出的答案是:有難度。他認為,豫園周邊的交通流暢性不如南京夫子廟和蘇州觀前街,周圍僅一個軌交站點,缺乏交通主幹道。周邊還缺少具有影響力的大型商業中心,夜間客流集聚能力差。但有一點不容忽視,即豫園豐富的老上海飲食文化,是上海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地標型夜市迫切需要的元素。另外,晁鋼令指出,上海發展夜市還須跳出純餐飲業態,可將餐飲與地方特色商品結合,增強對國內外遊客的吸引力。

  怎樣的夜市才能讓消費者滿意?晁鋼令表示,在互聯網時代,影響消費意願的因素多樣,消費者完全能自行選擇消費目的地,“關鍵要讓經營者有積極性,讓消費者買賬”,單純依靠政府推動夜市形成很難。那要讓雙方都買賬,政府可以做什麼?晁鋼令認為有三點:其一,政府須因勢利導,在有夜市需求的地方創造條件,包括交通、經營場地、管理人員、攤位和店舖的營業資質審核等;其二,鼓勵大型商業體發揮作用,由大型商場負責夜市招商、內部管理和經營規範;其三,為調動大型商業體積極性,保障商家和消費者利益,政府可提供政策優惠,鼓勵商業體承擔夜市經營管理功能。

  “不要小看夜市,它對上海在商業和文化上的影響不容忽視,對上海市民文化的傳承也十分重要。”晁鋼令説,從“馬路生意”到成為經濟現象,夜市滿足的是人們最“草根”的消費需求,也可能成為主流消費形態。(舒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