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順利推進

2017-04-11 08:39:25|來源:新民晚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首頁頭條1】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順利推進

  一座高“含金量”的全球城市,是什麼樣子?上海給你一個答案。

  漫步街頭,金融機構密度與紐約、倫敦相比毫不遜色;打開手機,科技實現金融服務的“隨身相應”。遠不止這些,2016年,上海金融市場金融總額超過1300萬億元,多個品種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初步形成全球性人民幣産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金融的血脈,像黃浦江水一樣,貫穿著整個城市的肌體。

  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瞄準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我們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目標,上海堅持以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為核心、以金融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和營造良好的金融發展環境為重點,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

  交易與定價功能提升

  上海是金融市場的“加速器”。2016年,上海保險交易所、上海票據交易所、中國信託登記公司等3家全國性要素市場開業。目前,上海已形成包括股票、債券、貨幣、外匯、商品期貨、金融期貨與場外衍生品、黃金、保險等市場在內的較為完備的全國性金融市場體系,是國際上少數幾個金融市場種類比較齊全的金融中心城市之一。

  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被稱為“高速公路”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在滬設立,推出股指期貨、國債期貨、黃金期貨、同業存單、ETF期權、中期票據、中小企業私募債等一批有重要影響力的金融産品和工具,顯著提升上海金融市場的交易與定價功能。

  2016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1364.2萬億元,是2010年的3.5倍,股票、債券、期貨、黃金等金融市場國際排名顯著提升。至2016年9月,上海證券市場股票交易額全球排名第4,籌資總額排名第3,總市值排名第4;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現貨交易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功能性總部紛至遝來

  上海是金融機構的“磁力場”。上海不斷完善各項服務措施,除了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等金融機構不斷集聚外,各類國際性、總部型、功能性金融機構或組織不斷涌現,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全球中央對手方協會等相繼落戶上海,國家開發銀行上海業務總部等陸續成立。中保投資、證通股份等重要金融機構落戶。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股權投資企業等新型金融機構快速發展。

  截至目前,在滬金融機構總數超過1500家。2016年,上海市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量約2.26萬億元,居全國首位。

  繼續開放提升國際化

  上海是金融開放的“領跑者”。目前,在滬各類外資金融機構總數超過430家,佔上海金融機構總數的30%左右。總部設在上海的外資法人銀行佔內地總數的一半以上,合資證券公司、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外資法人財産險公司均佔內地總數的一半左右。上海已成為外資金融機構在華主要集聚地。

  金融業務對外開放領域不斷拓寬。啟動證券“滬港通”和黃金“滬港通”。境外機構獲准以人民幣直接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跨境ETF等試點順利推出。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與德意志交易所集團合作,在法蘭克福設立中歐國際交易所,這是我國資本市場“走出去”服務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探索。此外,上海近年與倫敦、紐約、中國香港、新加坡、巴黎、悉尼等金融中心合作交流不斷深化。在保護投資者方面,借鑒香港金融糾紛調解中心運營模式,上海去年建立銀行業糾紛調解中心。

  自貿區金改深入推進

  上海是金融改革的“試驗田”。金融制度創新框架體系基本形成,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相繼發佈金融支持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政策措施和一系列實施細則,自由貿易賬戶本外幣業務啟動。上海黃金交易所啟動黃金國際板,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上海金”。上海期貨交易所在自貿區內設立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並獲批開展原油期貨交易。自貿區金融改革深入推進,開展了涵蓋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投融資匯兌便利化、利率市場化、外匯管理改革、金融監管簡政放權等方面的創新試點,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