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老字號菜場遇上互聯網:菜價便宜50%以上

2017-04-25 08:03:07|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三角地微菜場上線,不少菜比菜場便宜50%以上,但滿50元免配送費讓人感覺門檻有點高老字號菜場遇上互聯網,轉型剛起步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三角地微菜場手機端。

  下班回家,到菜市場溜達一圈,跟熟悉的菜攤老闆嘮嘮家常,買一斤毛豆、幾個番茄,讓老闆送點蔥姜……生活味、人情味十足的菜市場,是“馬大嫂”過日子的重要去處。

  而今,家住虹口曲陽的李阿姨買菜卻換了種方式。掏出手機在三角地“微菜場”上選擇1元、2元的平價菜,或已經配好的凈菜,買滿50元,坐等免費配送上門;若買得少,就走個五六分鐘,去曲陽市民驛站自提。李阿姨説,“選擇手機訂菜的原因主要是菜價便宜;凈菜直接下鍋炒,很方便。”

  其名可追溯到1848年的三角地菜場是老字號菜場,也是目前上海菜場行業最大的直營品牌,連鎖菜場達23家,覆蓋虹口60%的菜場,服務居民超過50萬人。從去年8月開始,三角地菜場手機微菜場正式上線。

  老舊菜場運營方式存在弊端

  三角地菜場歷史悠久,是在上海建成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室內菜市場。到了上世紀90年代,這個老字號菜市場品牌成了標準化菜市場的先行者。然而,傳統菜場運營弊端也暴露出來:首先,這種出租攤位的方式,對食品安全一般進行後置監管,儘管每天抽查,但無法從源頭抓起,主要靠經營戶的自律;其次,由於不是規模化採購,無法做到平價。從去年8月開始,三角地微菜場正式上線。這是建立在微信公眾號上的微商城,包括凈菜、平價菜、進口食品、南北貨、地方特色食品等大類,市民網上購買後第二天就可從多種渠道拿到新鮮時蔬。

  三角地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勇説,微菜場主要方便兩類人:上班比較忙的白領和離菜場較遠的人群。“互聯網+菜場”的新模式,也成為標準化菜場的一種補位。由於在田間地頭直接採購,每日都可以做到檢驗檢疫、留樣觀察,實現食品安全的可追溯。目前採取的提前預訂、隔天送達的訂菜機制,在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也保證市民每天到手菜品的新鮮度。

  微菜場自2017年2月底推出平價菜。這些從崇明、金山等品牌基地直接採購的農産品,在保證品質的情況下,可以給市民更優惠的價格,不少菜比菜場便宜50%以上。至今已上架的平價菜達50個品種,單價分別為1元、2元、3元,每天訂單非常火爆。

  在位於新市北路上的三角地食品有限公司切配間內,記者看到,洗好的不同種類食材被切配得大小均勻,放在包裝盒中十分規整。清炒雙菇、上湯娃娃菜、清蒸鴿子等菜肴已基本完成烹飪前的準備工序,這就是受到市民喜愛的“凈菜”。

  新式菜場競爭已近白熱化

  在隨機對不同年齡段使用過三角地微菜場的居民進行調查後發現,他們對微菜場的送菜速度和菜品品質普遍感到滿意,但購買滿50元免配送費的門檻,對於每天想吃新鮮菜的市民來説相對較高。

  三角地微菜場負責人表示,考慮到配送成本和市民取菜便捷等因素,前期已嘗試在教育系統、醫院、商戶等地開設自提點進行集中配送。今後將與社區合作,根據不同區域需求量的大小,將自提點設在居民身邊。更大的一步棋還在後面:三角地菜場也在積極準備轉型做自營。預計今年10月,全新的三角地吉祥菜市場將開業。這個自營菜場將線上線下結合,集倉儲、配送、購物、自提等多功能于一體,實現統一收銀、食材可追溯、統一配送等功能。

  目前,上海新式菜場的競爭已近白熱化。2017年,“新建改建30家示範性標準化菜市場”被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示範性標準化菜市場”的內涵為“超市化的管理模式、商場化的購物環境”。上蔬永輝在全市共有17家門店,與傳統標準化菜市場出租場地、收取攤位費的經營模式不同,它們全部採用自營模式——依託永輝超市在全國20多個基地進行訂單採購,依託江橋市場等一級批發市場開展“批零直供”,還建有專門的冷藏大庫用於“動態備貨”。

  截至去年底,上海智慧微菜場突破1000家,主要有“食行生鮮”“廚易時代”“強豐”等品牌。市民可通過App、微信、官網、自助終端等方式訂購生鮮食材。它們有全程冷鏈、直供基地,價格低廉。還有盒馬鮮生超市的O2O新零售概念,只用支付寶,在手機App上掃碼結賬,可直接拿到旁邊的海鮮吧加工,讓消費者用平民的價格吃到高檔的海鮮。

  目前,三角地菜場轉型之路剛剛邁出第一步。老字號菜場如何發揚品牌優勢,處理好國企人員負擔重、機制不夠靈活等問題,相當考驗管理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