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上海追夢人:大國工匠 一手絕活滿心夢想

2017-04-27 15:00:24|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工匠禮讚

無論是博士電工,還是核電焊工;

無論是光網高工,還是航天技工;

人人身懷絕技,敢於挑戰不可能,

個個能工巧匠,善於凝聚正能量。

他們獨闢蹊徑的創新,

來自家國情懷的擔當;

他們獨領風騷的奇功,

來自持之以恒的追求;

他們獨樹一幟的風采,

來自精益求精的堅守;

他們獨具匠心的創造,

來自不忘初心的信仰!

點讚大工匠:

勞模新模樣!

  舍家為國的“工人院士”

  圖片默認標題

  羅開峰

  中國核工業第五建設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專家——“身上再疼,手上的工作也不能停下來。”

  

  東海之濱,三門灣畔,一座世界領先的核電站正在夜以繼日地建造著。

  三門核電站1號機組是世界首臺AP1000核電機組,使用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工程”。核島內,管道就像人體內的血管一樣,繁雜而又縝密,“AP1000主管道施工及焊接不僅是國內沒做過,全世界也沒有類似經驗。”中核五公司副總工程師、核島主系統安裝分公司經理李建直言。

  完成這個“前無古人”工作的,是三門主系統隊焊接班班長羅開峰和他的團隊。2016年,羅開峰獲得我國高技能人才的最高政府獎項“中華技能大獎”,這個獎素來被譽為國寶級的“工人院士”。

  大國工匠

  1990年,羅開峰畢業參加工作,就毫不猶豫選擇了焊接,父親是一名核電施工一線管工,羅開峰説自己是名標準的“核二代”,“我從小就被管道上規則排列的月牙狀焊縫條紋所吸引”,幼年時,勤奮刻苦的“工匠精神”在羅開峰心裏埋下了種子。

  參加工作第二年,他就憑藉優秀的焊接技術奪得了中核五公司青工技能大賽第一名。不久之後就被任命為恰希瑪核電一期工程主管道焊接研究的中堅骨幹,主管道是核一級設備,是核電站中最核心的設備之一,素有核電“大動脈”之稱,而當時的中核五公司沒有任何主管道焊接的相關經驗,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作為試驗的核心成員,他認真鑽研,仔細分析,總結焊接的心得和體會,每道焊接完成,他都會認真地拾起地上的焊絲頭,對每一條每一層的焊縫消耗、焊接收縮做一個詳細的記錄,並及時與攻關小組成員溝通分享,這些數據都為主管道的收縮變形控制方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現場焊接時,他嚴格按照工藝規程,精心施焊,使主管道變形的精度控制在0.8mm,主泵法蘭面水準度控制在在千分之一毫米以內。經過他焊接的主管道焊縫,均是100%的一次性合格,從未出現過任何缺陷返修。

  秦山核電二期工程、秦山核電二期擴建工程、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一期、二期工程、三門AP1000核電一期工程,這些都是羅開峰參與建設的核電站,“精度要求高、焊接難度大的任務,就找羅師傅”,同事們評價,羅開峰就像中國核電在世界上的形象一樣——靠譜。

  先鋒焊

  羅開峰的手粗厚結實,手心都是十多年的老繭,最讓人觸目驚心的是手背和手臂上一個個燙傷留下的疤痕,“在焊接過程中,被燙傷更是家常便飯。身上再疼,手上的工作也不能停下來。”羅開峰的團隊成員介紹,“老羅穿過的工作服,沒有一件是完好無損的。”

  AP1000核電機組,因為是世界第一,所以很多施工中沒有先例可循,核心設備“大動脈”主管道焊接採用的TIG自動焊接工藝,就是我國核電建設領域面臨的新課題。

  作為三門主系統隊焊接班班長,羅開峰要用手中的焊槍將主管道完美縫合在一起。他介紹,自動焊接速度快、光線強,眼睛必須緊盯螢幕,稍不留神焊接就會出錯。經過連續5個月的艱苦施工,羅開峰帶領他的焊工團隊出色完成了AP1000主管道焊接任務。所有焊口目視、液體滲透、射線探傷檢測均一次性100%合格。

  夏天最熱的時候,核島內溫度超過50度,羅開峰要穿著厚重的工作服,帶著防護罩,連續工作超過10個小時,“最長的一次從早晨7點一直工作到晚上10點,脫下防護服,腳徹底軟了,嚴重脫水。”

  就是這樣日復一日的堅守,27年間,羅開峰潛心研究焊接技術,練就了一套焊接絕活,在業內獲得“先鋒焊匠”的美譽。

  2015年,羅開峰的兒子高考時,正是三門核電2號核島的主管道焊接關鍵時刻,考試前一天晚上,羅開峰給兒子的短信,至今仍然保存在手機裏:“兒子,明天就要高考了,是不是有點緊張,小時候你常説,有爸爸在,就不怕,雖然現在我們彼此在遠方,但爸爸永遠是站在你身後的大樹,你永遠是爸爸心中的驕傲,兒子,加油”。

  舍“小家”而顧“大家”,這就是一個大國工匠的堅守。

  記者 程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