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迎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 | 全力以赴 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
如今,上海已形成總部經濟為主、服務經濟為主、研發經濟為主的利用外資新格局。圖為高樓林立的浦江兩岸。本報記者謝震霖攝
■本報記者唐瑋婕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中國共産黨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在即,又一個五年光榮征程即將開啟。
從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到司法、公安、教育、群團等中央交辦的改革試點,對於上海來説,過去的五年,正是改革攻堅的五年。
五年來,上海銳意進取、大膽突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始終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敢於擔當的責任感,立足全局、突出重點,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
五年來,上海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最大範圍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強改革信心,全力以赴完成中央交辦的各項重大改革試點任務,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
勇: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把改革進行到底
“要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2013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對上海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殷切期望。
改革邁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惟有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勇於破除“改革倦怠”和傳統的路徑依賴,才能把改革進行到底。
2013年9月29日,浦東新區外高橋基隆路9號,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此啟航。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將這項“國家試驗”交由上海先行先試,體現了中央對上海的信任和重托。
這是一場“動奶酪”的改革———不是對著別人,而是對著政府自己手中的權力。正如市委書記韓正所説,沒有自我革新的胸懷,各項改革會很艱難,沒有自我革新的精神,就會因為不適應改革的進程而被淘汰。
不栽盆景,勇當苗圃,上海堅守著改革的初心。三年多來,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突破口,把制度創新作為核心任務,在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投資貿易制度體系、深化金融開放創新、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負面清單,這一從上海自貿試驗區起步的制度創新,已成為全國耳熟能詳的名詞。秉持“法無禁止皆可為”理念,120.72平方公里的改革試驗田確立下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走出了一條深化改革的新路徑。目前,90%左右的國民經濟行業對外資實現準入前國民待遇,超過90%的外商投資企業通過備案方式設立。
改革風勁續征程。今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上海將奮力謀求在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上的新作為,推進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強開放型經濟體系風險壓力測試區的先行先試,深化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區體制機制創新,成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為國家改革開放提供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謀: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有勇有謀,方能成就改革大業。當前,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該放給市場和社會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該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
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才能激發出市場主體源源不斷的活力。最近幾年,上海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産業結構調整為引領,重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破解制約科技創新和擴大開放的制度性短板。僅去年一年,通過落實國家各項減稅政策、取消和降低部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優化“五險一金”繳費水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能源成本等方面政策舉措,上海著力減輕企業負擔,全年綜合減負500億元左右。
作為全國地方國資重鎮,上海率先發佈地方國資國企改革方案,以國資管理創新帶動國企改革發展,管好國資、放活國企,加快國企創新轉型,著力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而為了讓實體經濟中最敏銳的“神經細胞”———民營企業競相迸發創新活力,上海著力打破民營企業在項目招投標、政府採購、市場準入等環節面臨的隱性壁壘,廢除限制公平競爭的不合理規定。
一個城市的有序發展,經濟調整是永恒的課題和主題。這既是衝擊,也是倒逼改革和轉型的重大機遇。做大高端産業的“分子”,控住粗放發展的“分母”,上海經濟實現健康轉型,朝著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方向發展。
改革要持續推進,必須靠制度創新,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作為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浦東新區“三全工程”最近打響頭炮,共有104個區級事權的審批事項通過網上政務大廳實現企業市場準入“全網通辦”。所謂“三全工程”,即企業市場準入“全網通辦”、個人社區事務“全區通辦”、政府政務信息“全域共享”,以企業、群眾的感受度為衡量標準,建設高效優質的“互聯網+政務”服務。
創業者辦理各類許可證,過去難免要反復跑窗口;改革後,只要點擊幾次滑鼠,就實現了“網上全程,一次辦成”。企業市場準入“全網通辦”的啟動,不但創新了政府服務方式,為企業提供更便利的渠道服務,更鞏固了“證照分離”改革成果,讓市場準入門檻更低。
上海的探索表明:當下的改革已不是單兵突進,各項改革需要協同互動,打好“組合拳”,使各項措施同向發力。審批松了,監管得跟上。眼下,上海已逐步形成覆蓋市、區、鄉鎮街道的行政權力清單和行政責任清單,並探索行政權力的標準化管理;全面實施按行業、領域、市場等形成的133個事中事後監管工作方案,進一步完善事中事後監管工作框架。
破:以開放的最大優勢謀求更大發展空間
不破不立,上海的特點歷來是用開放倒逼改革。這幾年,依託自貿試驗區建設,上海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在擴大開放方面先行先試。
這是一個開放促改革的鮮活案例:2013年,上海率先在全國試點中外合作經營性培訓機構設立審批,不少外商投資機構嗅到商機,萌生出開設培訓機構的意向。服務業開放有突破,政府審批如何創新?浦東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嘗試通過優化流程,探索制定新的制度規則,又為申請企業提供全過程政策諮詢和籌建輔導。前不久,全國首家經批准正式開業的外商獨資經營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普華永道商務技能培訓(上海)有限公司迎來首批學生。
如今,上海已形成總部經濟為主、服務經濟為主、研發經濟為主的利用外資新格局,利用外資能級進一步提高,規模進一步擴大,創新要素進一步集聚。德國光學巨頭蔡司集團借助上海在貿易、金融等領域制度創新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創新的疊加優勢,由外高橋保稅區內一家只有數名銷售人員的貿易公司起步,轉型為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跨國公司地區性總部,實現了華麗的蛻變。
今天,國際貿易規則體系正在經歷深刻變革,全球經濟正在發生深度調整。開放是上海最大的優勢,就在4月27日,上海正式發佈《關於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一系列開放措施的推出標誌著這座城市將更加注重提高開放水準,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進一步擴大開放。
解放思想、勇於突破,始終站在國家戰略高度、對標世界最高水準,上海亮明的正是我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鮮明態度。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説:“上海面向未來的幾大發展目標,國際化是共同的特點。要實現這些目標,關鍵還要靠開放。上海有基礎、有條件率先探索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發展更高水準的開放型經濟。”
立: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使之體現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在上海,改革精準對接民心所向,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不斷落地。
通過推廣“四合一”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制改革,上海已逐步構建起貫穿生産、流通、消費全過程,監管、執法、技術支撐相銜接的市場監管體制機制,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監管得到加強,民眾“舌尖”、出行等生産生活的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牽動千家萬戶的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率先啟動實施教育綜合改革不斷取得突破:上海堅持以教育規劃為統領,有效完善教育治理和規則制度體系,城鄉教育一體化、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均衡發展再上新臺階;高考改革著力於用多把“尺子”量學生,為其他省份乃至全國高考改革的有序推進、穩妥實施起到重要的示範作用。
群團改革“接地氣”,上海工青婦等內設機構精簡幅度不低於25%,“瘦身”的同時“增能”,初步建立起機關小、基層強、覆蓋全的組織體系,大膽探索符合各自特點的具體模式,分類管理、精準施策,在群眾中刷出了“存在感”。
五年一瞬,新的更高起點當有全新作為。上海將始終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努力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