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各高校建大學生理論社團 走出校門宣講

2017-05-05 09:18:1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滬上各高校建大學生理論社團29個 五四青年節走出校門宣講

  圖片默認標題

  復旦大學博士生講師團進工廠開講座。(資料照片)

  説起思想政治理論,人們可能不了解,目前全市共有大學生理論社團29個,其中7個社團同時面向校內外開展理論宣講。

  時值五四青年節之際,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師範大學等高校的學子都在行動,既學又講,教學相長。

  朋輩教育,“學”與“問”互動

  復旦大學博士生講師團已成立15年。校研工部副部長包涵向記者介紹,這是全國高校中最早成立的明確以理論宣講為主的大學生理論社團之一。

  “作為一名講師,你的一句話有可能影響別人的一生。”説出這句話的正是講師團的前任講師劉騫。他説,“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復旦附中講座時,前排一個男生叫住我,想跟我聊一聊”。過了許久,劉騫收到一封郵件,就是這個男孩發來的。男孩説,當時自己正處於人生低潮,正是劉騫的講座以及對他的肯定和鼓勵,支持他度過了那段難熬的時間。

  朋輩教育,讓“學”與“問”互補互動。韓洪泉是博士生講師團現任講師,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6級博士生。在校內研究生支部開設長征主題講座時,他為大家講述了紅軍長征過雪山時犧牲的一位軍需處長的故事。講座結束後,一位同學提出這則故事已被寫入小學課本,但質疑發生時間在抗戰階段。為此,韓洪泉回去做了大量考證,發現確實抗戰時期也發生過類似故事,通過查找文獻、訪談老兵,他正在撰寫關於這一問題的論文,準備以此回應當時的這位聽眾,也能進一步修正自己的教案。

  走進基層,理論宣講要接地氣

  “頭髮花白的爺爺來聽我講新黨章,開始心裏似乎沒有什麼底氣……當我用自己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講課時,台下認真記筆記、拍PPT課件的身影,讓我越講越有勁!”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賴聰聰,在完成《學習和貫徹新黨章》授課後興奮地説。這位“頭髮花白”的爺爺是奉賢海灣旅遊區機關退休支部的副書記鄔利勇。鄔利勇説,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生來講新黨章,講得明白,聽著好懂,可以説是讓人了然于胸。

  近日,上海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對接奉賢海灣旅遊區,“社區黨校”成了雙方共建的第一個項目。為期3天的“海灣旅遊區黨務幹部實務培訓班”上,主講的不僅有全國教學名師、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汪青松教授,還有中青年教師骨幹、教工黨支部書記以及研究生黨員等。

  走基層進社區,大學生理論宣講也要接地氣。王鵬翔是復旦大學博士生講師團的現任講師,長期深入社區調研訪談。當他第一次以講師身份開展社區宣講時,數十位年邁的社區居民自己帶著板凳擠進小小所謂會議室聽講座,這樣的場景讓他至今難忘。“他們提出的問題,對於我的研究來説非常有啟發。”

  一校一團,師生組團各具特色

  上海海事大學大二學生李麗在暑期赴貴州支教中結識了一群可愛的小同學,然而短短7天時間,讓走了很遠山路前來聽課的小朋友意猶未盡。回校後,她接觸到學校“和光計劃—互聯網支教”,認真準備了以海洋文化為主題的宣講課件,通過網絡向貴州希望小學學生宣講。

  上海海事大學大學生黨員培育中心通過與“互聯網支教”大學生實踐團隊合作,利用互聯網課程,向河南、四川、河北、甘肅等地數十所鄉村小學進行宣講,向遠方的孩子帶去了“中華英雄故事”“我的中國夢”等主題課程。

  作為上海市首家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師大馬院全院搭建起由教授宣講團、研究生宣講團和本科生宣講團組成的“金字塔”形宣講團,最近一年來“三位一體”的大團已在校內外開展近50場宣講。

  來自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市有38所高校專門制定師生理論學習宣講的制度文件,14所高校設立理論宣傳專門機構,26所學校成立教師理論宣講社團。而在學生理論宣講方面,專門成立了上海市高校學生理論社團聯盟,復旦大學擔任聯盟秘書長單位。(徐瑞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