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名塗鴉藝術家來滬墻繪幼兒園

2017-05-08 11:01:3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15名塗鴉藝術家組團來滬“開畫”聚焦關懷兒童和保護瀕危動物

  首站:墻繪幼兒園為孩子帶去“好猩情”

  穿著印有像素圖案的短袖黑T恤、扎著金色的馬尾辮、戴著一頂上面濺滿各色顏料的黑帽子……來自台灣的墻繪藝術家ANO從外形看上去就極富塗鴉愛好者自由時尚的氣息。這次,他要挑戰的是浦東一面三層高建築上約49平方米的臨街墻面。

  圖片默認標題

  塗鴉藝術家ANO在創作中/徐妍斐

  圖片默認標題

塗鴉藝術家ANO

  此次,塗鴉藝術家們可謂“組團”而來,15名來自各地的塗鴉藝術家將在4-6月間以“兒童關懷和動物保護”為題在滬集中創作,地點包括高架口、民宿、學校、居民樓等等。ANO作為首名“先鋒隊員”,于5月1日抵達張江東方德尚幼兒園,開啟“為愛上色”藝術+項目的首站。

  猩猩也是猴小孩喚起人們同理心

  ANO雖然是80後,但早從1999年就開始在街頭上塗鴉,他的作品最擅長以遊戲為主題,用最少的點、最少的顏色挑戰視覺極限。早在來滬之前,ANO就完成了手稿設計,將動物寫實畫風結合電玩遊戲的概念,是他一貫個性鮮明的創作風格。

  呼應“關懷兒童和保護瀕危動物”的主題,他將這幅作品命名為“好猩情”:畫面的主人公是一隻穿著小朋友衣服的猩猩。“在台灣,閩南語中形容很活潑的小孩為‘猴小孩’,剛好這幅塗鴉畫在幼兒園,裏面有很多活蹦亂跳的孩子,像小猴子一樣。而黑猩猩也是瀕臨絕種的動物,當我們給到小朋友他們所需要的環境來成長的時候,也希望大家都有同理心,給黑猩猩適合它們的生存的空間。自然生態不能隨意破壞,要為它們規劃一個自由生長的區域。”

  三層建築本身的坡頂型結構被設計進畫面中,猩猩就如同坐在了一間小屋中。而在它的身旁,還穿插著許多奇思妙想的元素:大大小小的星球,不僅與“猩”同音,也賦予畫面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猩猩腳邊一隻大魔方,表達的是“智慧”的概念,黑猩猩與人類的DNA相似度接近99%,我們應該用更平等、更有智慧的方式對待它們。而在猩猩的背後,則有一個畫框,其中有藍天白雲和花草,寓意“若不珍惜大自然,未來這樣的美景只能出現在畫中。”

  畫面中還有三隻像素感的“小猩猩”,極具ANO的個人特色。像素風格作為最基本的創作元素,營造出兒時玩電玩的八位元點陣圖。“像素感就像復古的電子遊戲畫面,這三隻小猩猩,右邊兩隻是灰色的,有遊戲中‘GAME OVER’(主人公死去本局遊戲結束)的含義,左邊的是紅色的,表示還活著。是保護瀕危動物的一個設計構想。”

  每天創作十小時下雨也不停下來

  ANO于5月1日抵達上海,前期做了不少籌備工作。他根據現場環境來進行草圖規劃,並與幼兒園園長溝通,來完善整個設計方案。而大型墻繪考驗的不僅是藝術家的創作能力,也包括體力。“如果不下雨,我現在每天要畫10個小時,從早上8點半一直到天黑。”

  不巧的是,上海近期陰雨不斷,為了抓緊完成墻繪,ANO冒雨作畫。“並非説天下雨就不能畫了,雨天能不能墻繪主要是看墻體是否已經被淋濕。如果剛開始下雨,墻體還沒有濕,那就還可以畫,如今的塗料和噴漆比較先進,半小時能全幹,也不會輕易被雨水沖走。反之即使雨已經停了,但墻體還濕,就也不能作畫。”纏綿的雨水給墻繪進度帶來了阻礙,不過ANA計劃在這周內完成,下週一再最後修飾一下。

  每天墻繪時,ANO都要坐上高高的升降機,穿著防護背心,讓機器臂送到他空中的作畫位置。在那個高度,只要有大風刮來,機器臂也會隨之搖動。早年,ANO還會有恐高心理,但只能告訴自己要集中精神專注于畫中,以此來克服。經年累月,如今對於高空作畫他已經習以為常。

  塗料和噴漆,他更鍾愛噴漆。“塗料一般用來打底和涂大色塊,噴漆則更靈活,在色彩過渡方面更柔和,也能照顧到更多細節。”談及墻繪藝術家要怎麼把握空間尺寸感,他表示自己的習慣是先在墻上打格子,把整體劃分成不同的區塊,這樣繪畫時就可以把握比例。如今墻繪師有的也會採用投影的方式,將投影機也架到平行的高空,將整個設計圖稿投影到要作畫的墻面上,墻繪師只需照著描就行。不過,萬一其中遇到遮擋物或者投影方位不對,也會對作畫造成阻礙。

  在畫ANO喜歡的像素感時,他會使用一個方形小模具,將它罩在某個要作畫的像素格中,然後進行噴漆,每個像素格的上色都要重復一個這樣的過程。設計稿中一朵小小的像素雲彩,就有大約150個像素格,需要重復150次這樣的上色過程,但ANO樂此不疲。

  塗鴉也是一種藝術

  拉近與大眾的距離

  雖然要在幾天之內完成一幅大型墻繪,但速度要求難不倒經驗豐富的ANO。他曾經在一家台北東區忠孝SOGO,完成過2小時完成12層樓高巨型塗鴉的“極限挑戰”。由於採用升降機來作畫比較慢,ANO與四名助手用“垂降”的方式,從頂樓綁著安全繩索像5個“蜘蛛人”般從上到下,僅用短短兩小時,就如機器列印般精準噴繪出了一副“尤塞恩·博爾特”的巨型懸吊塗鴉。ANO表示,當時的想法是,博爾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因此墻繪的速度也要“最快”。

  ANO生長在台灣,喜歡“跑來跑去”,接受各種國際化資訊。他帶著他的墻繪藝術到過印度、巴西、泰國、美國、歐洲等等,將在當地看到的風土人情融入塗鴉中。大約一個月前,他受邀參加“為愛上色”藝術+項目,欣然應邀前來上海。關懷兒童和保護瀕危動物的公益主題他很喜歡,“我平常除了畫像素就喜歡畫動物。”

  對於塗鴉藝術的發展,有著將近20年塗鴉經歷的ANO很感慨。“從前的塗鴉其實是非法的,塗鴉的人也不會被稱為藝術家,直到塗鴉作品開始進入美術館、博物館,大家才意識到這是一種直接與民眾産生交流的藝術行為,它的曝光度和影響力是很大的。近10年來塗鴉藝術越來越被大家所了解、所接受,所以現在有很多官方活動、品牌合作會選擇塗鴉,近六七年更是達到一個頂峰,一些頂級塗鴉藝術家比如英國的班克西,作品可以進入美術館和拍賣會,在學術界引起討論,他們帶領著塗鴉藝術轉型。”

  ANO認為,塗鴉是一個很好的形式,平常大家想要接觸到藝術,只能去美術館、展覽館,但塗鴉是人們走在路上就可以看到的,會拉近藝術與大眾之間的距離。現在越來越多年輕畫家也喜歡選擇這種街頭行為來展現他的作品。而要轉型為一名塗鴉藝術家,除了過硬的繪畫技術,體能也十分重要。ANO少年時代練習田徑,是一名體育愛好者,這也為他能夠一天連續10小時創作打下體能基礎。

  “為愛上色”接力藝術聯結城市鄉村

  去年,來自意大利的塗鴉藝術家Millo曾在“為愛上色”藝術+公益項目中創作了“上海第一高”墻繪,而今年的“為愛上色”項目則進一步深化學校彩繪與城市空間彩繪兩大行動,邀請了15名來自全球的塗鴉藝術家,以“兒童關懷和動物保護”為主題,集中在4-6月來滬進行墻繪創作,在創作城市獨特人文藝術風景的同時,呼籲更多城市人對偏遠地區學校以及瀕危動物的關注,用藝術搭建城市與鄉村的聯結。

  ANO之後,來自西班牙、比利時、美國等地的塗鴉藝術家將在迪士尼周邊的川沙民宿、新場古鎮進去入口及沿河、田園居委會、中環高架口、張江小學等15處地點進行塗鴉創作。

  另外這個項目還有一個主題是“用藝術聯結城市與鄉村”,我也會去到一些偏遠地區的學校參與墻面刷新的工作,我自己很希望能去看看青海的學校。

  “為愛上色”公益項目始於2009年,致力於為中國偏遠地區的學校美化、修復和改善校園環境。2012年,發起方立邦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成立“為愛上色”專項基金,至2016年,完成263所希望小學校園美化工程,創辦249所快樂美術教室;並獲得37家企業團體聯名支持,超過8萬名偏遠地區鄉村兒童從中受益。2015年底,“為愛上色”藝術+項目全新開啟,為一面面普普通通的墻注入繽紛色彩。

  在這批藝術家完成上海的塗鴉創作後,學校彩繪行動還將深入山區,超過25位iColor設計師和建築師、《夢想改造家》設計師,為全國10余所山村小學和打工子弟學校設計藝術墻畫或進行現場彩繪,以激發孩子們對世界的想像力。ANO表示,在完成上海的創作後,他也會去到一些偏遠地區的學校參與墻面刷新的工作,“很希望能去看看青海的學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