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三屆亞洲核醫學論壇在滬舉辦 我國核醫學專業人才緊缺
圖片説明:新興設備為腫瘤早診斷早發現提供了可能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5月16日報道:由亞洲核醫學院、上海健康醫學院主辦的第三屆亞洲核醫學論壇日前在上海落下帷幕,本次大會將大洋洲地區囊括進亞洲核醫學院,會上各專家分享了中國核醫學的發展方向和前景。
據了解,本屆論壇邀請到了亞洲30多個地區、400多名中外嘉賓前來參會。與會核醫學專家表示,基於核醫學技術,新興的分子影像醫學的檢查提供了一個可靠的無創手段,為冠心病,惡性腫瘤,缺血性腦病等早期診斷提供了良好條件,同時可用於精準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瘤,甲亢等疾病,市民無須談“核”色變。
在我國,腫瘤的發病率多年持續上升,已接近世界水準,但死亡率卻高於世界水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腫瘤發現較多處於中晚期。上海健康醫學院校長、同時兼任亞洲核醫學院院長的黃鋼教授介紹説,核醫學是採用應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射線來診斷、治療和研究疾病的一門新興學科。新興的分子影像醫學的檢查則為腫瘤提供了一個可靠的無創手段,核醫學顯像又將單純的解剖信息提高到代謝功能信息,為早期診斷創造了更好的條件。臨床診斷上,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是PET/CT。分子影像和PET/CT方面發展比較快,在臨床的診斷效果越來越被患者所接受。
東方網記者了解到,在核醫學的幫助下,早發現、早治療以及精準醫療都將進一步得以實現。當需要診斷某些疾病時,核醫學科醫生會將含有放射性的藥物經口服或注射到病人體內。應用核醫學診斷設備,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些放射性藥物在人體內的特異性分佈,從而幫助醫生了解疾病發生或發展狀況,得到準確的診斷依據。對於市民的恐“核”心理,對相關檢查心存疑慮的情況時有發生,黃鋼表示,核醫學的各項檢查對人體的影響微乎其微,遠遠小于其帶給患者的好處。而隨著核醫學技術的發展,將有越來越多的放射性藥物應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將有更多患者受益。
然而數據顯示,在我國600萬醫務人員中,核醫學從業者是個小眾群體。目前我國設有核醫學科的醫院不到900家;從事核醫學工作的人員只有9000多人,其中醫生僅4000人左右。對此,亞洲核醫學院秘書長裴元虎博士坦言,雖然我國核醫學近年來發展迅速,但與國際先進水準還存在差距,核醫學今後的發展主要是核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
據介紹,亞洲核醫學院重點培養核醫學專業人才,致力提升核醫學專業人才的水準,以此解決醫生和相關技術人才缺失的問題。同時,論壇為核醫學領導人和學術精英提供一個多樣化學術交流平臺,讓更多先鋒的學術成果得到進一步融合。通過此論壇,聯影、同輻等中國企業的産品和技術得以交流和展示,部分成功輸出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