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你會不會選擇北上廣就業

2017-06-05 08:37:15|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畢業季,你會不會選擇北上廣就業

  ——46.2%應屆生表示會選擇;已在北上廣打拼的年輕人90.6%表示“不後悔”

  圖片默認標題

  調查説明

  畢業季,“北上廣”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在學子心裏,一定程度上,“北上廣”代表著“功成名就”的夢想,但也可能是不知所措的未來。一線城市有機遇與資源,當然也有壓力和挑戰。到底是去以“北上廣”等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打拼奮鬥,還是去二三線城市謀一份相對安逸的職業與生活,解放日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KuRunData中國在線調研,進行了一項名為“畢業季,你會不會選擇北上廣”的調查。

  本次調查採用在線方式,三組樣本共1500份。第一組500份為尚未畢業的在校大學生;第二組500份為應屆大學畢業生(含本科碩士博士)。對於第一第二組樣本,給出的約束條件是樣本學校所在地本身為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佔50%,其他城市佔50%。第三組500份樣本為北上廣在職組,其中北京上海各200份,廣州100份,年齡30歲以下,且是獨自在大城市打拼的異鄉人。

  調查數據顯示:無論哪一組別,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均是年輕人就業去向的第一選擇。其中,在校生組別,受訪者對北上廣的嚮往佔比52.6%; 應屆畢業生組別,有46.2%受訪者已選擇了去北上廣就業;而在職組別中,80.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獨自在北上廣打拼,90.6%的受訪者表示對自己的選擇從沒後悔過。

  為了職業理想選擇北上廣

  長期以來,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是國人的心儀之地,對大學生來説更是如此。然而幾年前的一部電視劇《蝸居》,似乎讓“北上廣”話題變得有些許沉重,“逃離北上廣”成了一個被議論無數次的話題。但有趣的是,“北上廣”的外來人口數量依舊年年直線上升。此番的調查也顯示:北上廣依然是無數學子開啟職業生涯的首選之地。因為對於沒有太多社會經驗和資本的年輕人來説,擁有高密度的就業機會、豐富的職業類型、多樣業餘生活的大城市,無疑是一個可以摔打拼搏的樂園。

  在校生和應屆畢業生兩個樣本組中,把北上廣作為畢業之後就業去向第一選擇的均佔半數左右,前者有263位,佔比52.6%;後者有231位,佔比46.2%;如果加上其他省會城市,佔比均超70%。

  為何選擇北上廣?在回答這一多選題時,“機會多,只要努力就能實現職業理想”在列出的8個選項中,以絕對優勢領先,而且在已經明確了就業去向的應屆生組別受訪者中尤為突出,達77.5%;其次,“學校就在北上廣,喜歡上了大城市的繁華,不想離開”“工資相對較高”“社會經濟文化資源豐富”也均有不低的選擇。由此看來,就業的北上廣“情結”,不僅是虛幻的憧憬,更是基於對發展機遇、城市發展水準、工資待遇等現實狀況審慎考量後做出的選擇。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上述兩個組別中,選擇“為了面子也要去北上廣”者比例極低,看來作為伴隨著電視、互聯網、手機長大的90後,儘管有時腦洞千奇百怪,但在表達方式上往往更直接,不矯情不做作,他們不會為“面子”去工作去生活,知道自己要什麼,是真實可愛的一代人。

  競爭環境公平與否,也是大學生考慮就業去向的要素之一。“北上廣吸納了大量移民,基本上是‘陌生人社會’,去這些地方發展,更看重個人能力。相較之下,小城市‘關係’可能重於能力,以往曝出的‘蘿蔔招聘’,發生在小城市的比例明顯較高。因此我不願回老家就業。”老家在內地某縣級市的受訪者李小姐如是説。另一位選擇入滬工作的應屆生小宋則説:上海吸引我的魅力在於她不論出身,只要努力,總是有回報;沒有回報,是時候未到。

  生活成本高成為最大挑戰

  “北上廣”充滿著魔力,充滿著機遇。可現實中,與魔力機遇相生相伴的,還有層出不窮的挑戰和壓力。穿梭在都市的白領們,其光鮮外表籠罩著的,往往是付出高於旁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

  三個組別的受訪者一致認為:“生活成本(包括住房交通等)高”是最大挑戰,均值高達76.8%; 排在第二位的是“工作生活節奏太快了”,三組均值為61.5%;除此,“現實與夢想有差距”“難以排遣‘空巢’生活的孤獨感”等,三組受訪者也均有選擇。

  有人説,選擇北上廣者是勇敢的,因為有勇氣面對北上廣這樣的城市附帶的高生活成本,不在意到底是要“大城的床還是小城的房”。已在上海打拼了7年的唐先生,就是一位“勇敢者”。唐先生老家在內地的三線城市,畢業時父母希望他回老家謀份安逸的職業,然後花不算太多的錢買套房子結婚生子。可唐先生斟酌之後還是選擇留在上海工作。開始兩年,賺來的錢交完房租,除去日常花銷所剩無幾。為了省錢,連聚餐都精打細算,更不要説買房買車。打開朋友圈,他的那些回老家的同學不是買房結婚,就是發美照、發美食;有些時候,看著別人那麼幸福安逸,而自己還獨自棲身租來的“斗室”裏打拼,總有些黯然神傷。可又過了幾年,隨著經驗的提升,他的職位升了,薪水也漲了不少。終於,他有能力給自己買房買車了,雖然房子買在外環以外,而且面積不算大,但這一切都是努力拼搏得來的。他的下一個目標,是在40歲前有屬於自己的工作室。而再看他的那些同學,工作和生活似乎還在原地踏步,有人甚至時時擔心裁員“厄運”會降臨到頭上。“壓力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拼搏的鬥志。沒了鬥志的生活,與一潭死水有何區別?未來肯定還會有新的挑戰和壓力,可我願意繼續走下去。”唐先生如是説。

  拼搏的年紀別讓自己太安逸

  調查數據顯示:對於去北上廣工作面臨的挑戰,多數受訪者都是有心理準備的。即將跨出校門的應屆生組別中,有39%的受訪者表示對即將面臨的挑戰“準備好了”;“去了再説,總歸要試一試”的佔37%,兩者相加達到76%;表示“不適應就回家”的僅佔10.8%;而另外13.2%的受訪者則表示“尚未想過”。

  “世界這麼大,如果不是在家鄉,哪都一樣,還不如留在大城市”。在職組別中,高達90.6%的受訪者,對自己選擇了北上廣表示“不後悔”;而且在工作和生活遭遇困難時,56.2%的受訪者表示從沒想過要逃離。“不逃離”的原因有很多:任何地方都會有困難、辦法總比困難多、不想對自己沒信心,都是較高的選項……一位受訪者的表述則更為具體:在北上廣,有全球知名的百強企業,有全國領先的教育和醫療系統,有源源不斷的機會與機遇;更重要的,能力在這裡能得到賞識和發揮,眼界會因接觸到的層次而提升,而家鄉的父母會因我在大都市立足而欣慰……

  而那些想過“逃離”的,他們的想法,多少也代表了現實中的真實存在:大小城市的差距在縮小,二三線城市機會也在增多,回家和親人在一起,遇到困難有依靠,心累了,還是離開吧……

  事實上,離開也好不離開也罷,每一種選擇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道是“心安之處是故鄉”。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要什麼,同時保持平和心態,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並承擔後果。只是無論去到哪,有一點是必須做到的:“在可以拼搏的年紀時,千萬別讓自己太安逸”,這是過來人最想對正意氣風發準備走向職場的學弟學妹們説的話。就業選擇這一步,某種程度是真正的成人禮。人生漫漫長路,獨自打拼的歲月只是進程中的一個篇章,過程或許有些艱辛;但回望之時,你會為自己曾經的堅持與奮鬥而欣慰,因為你聽從了自己內心的召喚,而且,努力過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