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呼吸的徐家匯空中連廊“自帶光環”

2017-06-14 08:50:4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王然

  原標題:本月徐家匯空中連廊進入地下樁基施工 會呼吸的廊橋“自帶光環”

  圖片默認標題

  徐家匯空中連廊效果圖(徐匯區建交委供圖)

  為了“自帶光環”,徐家匯商圈足足醞釀了多年。

  當其他地方的過街天橋正逐個消逝在歷史長河中,在徐家匯,橫跨肇嘉浜路的過街天橋卻能夠幸運地延展“左臂右膀”。未來,它將形成一個“空中光環”,成為連接商圈內各大商場的升級版連廊,助力徐家匯從過去的“城市副中心”一躍成為“中央活動區”。記者昨天從徐匯區重大工程辦公室獲悉,本月內,天橋區域將封閉部分人行道開始實施剩餘管線搬遷和地下樁基施工階段,預計8月進入一期的裝置施工。

  商圈更迭,天橋同步“上新”

  建於1984年的徐家匯天橋,是當時滬上“天橋”界的“大咖”,因其弧度造型美觀、橫跨肇嘉浜路,一時間人流熙攘,也成了徐家匯的著名地標。此後,伴隨著徐家匯商圈的崛起與更迭、地鐵一號線的施工等,天橋也經歷了數次調整。如今,商圈的地下空間四通八達,但徐家匯,這個有著“天橋”情結的地方,決定讓天橋同步“上新”,啟動連廊建設———“為了讓人們多個透氣的新視角,來觀賞領略徐家匯的新風貌。”區重大辦專職副主任李國榮這樣解釋。

  目前,徐家匯商圈的T20項目(原西亞賓館)已經建成,太平洋數碼二期原建築已拆除即將新建,而東方商廈完成了改造提升,明年5月,徐家匯中心(一期)也將建設完成並投入運營。

  一個商圈延展的生活空間

  事實上,徐家匯空中連廊工程,算得上跨街天橋的“三代進階版本”。一代天橋解決的是補充交通、疏導人流等問題;二代考慮了城市景觀效果;如今的三代,則更關注功能集聚、與商圈整體文化氛圍的融合,以及行人的體驗。據介紹,該連廊工程將通過過街天橋、開放式商場通道平臺等形式,將區域內的商業、文化、娛樂等設施連成有機整體。甚至,可以將連廊看作是整個商圈呼吸、延展的生活空間。

  連廊計劃分期實施,總體方案為:一期連接T20(原西亞賓館)、美羅城和重建的太平洋數碼二期等商家;二期連接東方商廈、港匯廣場;三期將進一步輻射太平洋百貨、六百商廈以及周邊一些文化、休閒廣場等設施,同時與徐家匯中心開發項目二層形成一個整體,最終閉合成環。

  不僅要“連接”,更要連得好看

  目前正在進行的連廊一期工程,主要涉及美羅城、太平洋數碼廣場、T20、匯聯商廈等商家,工程總長度約為340米,天橋凈寬6-10米,釋放開放的公共空間面積達3947平方米,設有上下樓梯6個,與商家連接的出入口7個。連廊不僅講求“達成連接”,更要連得好看。區建交委綜合科科長施敏介紹説,法國著名建築設計大師雅克·費爾葉親自設計了連廊的建築立面。雅克也是2010上海世博會法國館的設計師。

  從效果圖來看,這確實是一座會呼吸的連廊———連廊與各建築的連接主要以嵌入式為主,以減少對建築的整體破壞,綠化景觀的佈置則將捨棄當下天橋、高架普遍使用花架、花盆種植的方式,而是在適當的空間安放土壤,採用真正的土壤種植綠植。同時,為了減少對地下空間與地上主幹道的影響,整個連廊將採用儘量少而細的立柱,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營造視覺上的通透、輕盈與美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