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風險大於收益 強勢股無明顯做頭跡象

2017-06-23 09:51:35|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本週四A股下跌,上證綜指收盤“小”跌0.28%至3147.45點,深證綜指大跌1.29%至1862.84點。此外,中小創兩綜指分別大跌1.27%、1.88%。由盤面看,權重股表現較強,但最後一小時明顯走弱,而且越是臨近收盤,拋壓越是沉重。這只是整體走勢,個別權重股表現仍相對較強,如中國太保、招商銀行、格力電器等。由這些強勢股走勢看,其近期漲幅雖已不小,但仍無明顯的做頭跡象。

  週四盤面顯然繼續受到了A股被納入MSCI的影響,因相關個股早盤大多有些表現。不過,絕大多數權重股的強勢並未得到延續,對利好消息的反應缺乏連續性,該特徵投資者理應注意。權重股這幾個月的漲幅有些過大了,應該是早已累積了比較大的獲利回吐壓力,所以即使有了“入摩”的利好,多數品種的續漲動能也不是很足。

  多數權重股午後回吐漲幅,還可能跟月末資金面再度趨緊相關。大家知道,前兩周央行是不斷釋出流動性的,但本週明顯收斂得多,由凈釋資變成了小幅回收流動性。

  市場是極敏感的,資金面上的些許變化也是可能誘發震蕩的。況且,個人感覺,場中的多空力量原本只是處於一種脆弱的平衡狀態,因此一個小小的風向變動可能也會誘發市場較大的波動。

  除資金面趨緊這一客觀因素外,大盤下跌亦有些主觀因素。昨有不少個股“閃崩”,這不可避免地影響了所有投資者的人氣,潛在買家還可能暫時縮手,進而便打壓了幾乎所有個股。

  這兩天我説得最多的便是“減少投入”。現在的大盤對投資者來説有些雞肋,找不著十分堅實的買入理由,盤面能維持平衡或小幅下跌就已經不錯了,這樣的市場潛在收益應小于潛在風險。對多數投資者來説,“減少投入”是一種比較保險的做法。

  本週稍早有不少機構發文看好後市,我也研究了機構觀點,但我發現他們看漲的理由似乎有些牽強,如什麼“樓市資金流入股市”之類的,漏洞較多。在我提示“減少投入”時,彼時大盤表現還相對平穩,也許投資者不一定能聽得進去,不過後市應該還是有補救機會,畢竟大盤也只下跌了一天。我覺得投資者近期應時時尋思著“減少投入”,尤其是那些倉位較重的投資者。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闢專欄,讀者可以在每週日至週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