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的傲骨精神

2017-06-29 19:34:1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2010年11月20日,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本著“弘揚徐悲鴻精神、探究徐悲鴻藝術”的意願,召開研討會。著名工藝美術大師毛關福以《徐悲鴻的傲骨精神》為題發表了激情高昂而深邃的演講。

  徐悲鴻有句箴言:“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鏗鏘有力,落地有聲。這是寧折不彎的壯士之言,發自肺腑,聽者熱血沸騰,為之震動,受之感染。這與同時代文化戰線上魯迅的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同出一轍,英雄所見略同。無傲骨,為人何以能正直,愛憎分明,嫉惡如仇,以救國救民為大義;無傲骨,做人何以有大志,高擎旌旗,披荊斬棘,為革新中國美術事業為己任。

  徐悲鴻以一身傲骨,在中國美術事業上奮鬥了一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shufa

  周方白《一代宗師 韆鞦景仰》。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供圖。

  從小他愛聽老藝人説書,《水滸》、《岳飛傳》、《三國演義》英雄人物的肝膽俠義成了他崇敬和學習的對象,每天習武鍛鍊身體和意志,一心想成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客。他曾精心刻了一方“江南貧俠”的圖章作為自勉、自勵。

  他20歲時到上海求藝學畫,過半工半讀的生活,苦難重重,經常饑腸轆轆。但他不畏所難,堅持畫畫,磨煉意志。道:“一個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能夠自拔,才不算懦弱。”

  到法國求學時,他的恩師達仰先生把柯羅的嘉言贈送給他,“要誠,要自信,不要捨棄真理以徇人”。他銘記在心。要學世界上最大的作家,做個能為人類申訴的、意志和毅力最強的人。他感到肩上責任沉重,奮力學習,不敢有絲毫怠倦、消沉和退縮。刻苦攻讀的八年,使他獲得精湛的寫生技法和廣博的藝術知識。他毅然回國,決心為貧窮落後的祖國幹一番事業,為陳腐保守的中國美術界清除積習,開一代新風。

  他立志改革中國畫壇的舊風和陋習。中國繪畫在歷史上有過輝煌的成就。晉唐的人物畫,宋代的花鳥畫,元明的山水畫,都是里程碑式突破,永載史冊,都出自“師法造化”之理,是寶貴的藝術遺産。但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歷經戰爭的消蝕,國力衰敗,政治黑暗,美術腐俗,他鮮明提出:“中國畫學之頹敗、至今日已極矣。”中國畫“自明朝末年以來,三百多年便處在這種毫無生氣、陳陳相因的積習中。其間,雖然出現過少數優秀畫家, 但整個國畫界的風氣是守舊。畫一筆都要有來歷,都要模倣古人,毫無生氣和創造,思想和筆墨都僵化了。藝術應該追隨時代,向前發展,而故步自封,復古守舊都是大敵”。怎樣改革?徐悲鴻力於求真,除舊革新,勇於精取,相容並蓄。他明確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採入者融之”。但是要清除積習,開一代新風談何容易,除了反動政府的控制還有來自美術界自身保守的阻力。

  1.中國畫壇封建、落後的習慣勢力抵制。

  1928年徐悲鴻受聘于北平藝術學院院長,他獨居慧眼,逆反潮流,三顧茅廬,懇請齊白石擔任教授。他想重用在作品上既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又不落古人舊巢、造詣高深的齊白石,給畫界和美院帶來清新之風。但保守派不僅不能接受,而且極力反對和破壞,流言蜚語,誹謗刁難。徐悲鴻對此毅然拂袖而去,寧可放棄豐厚的院長薪金,也不願隨波逐流。

  2.脫離現實的形式主義新派繪畫的誘惑

  大革命失敗後,反動派加強與帝國主義的勾結,政治上更趨黑暗,藝術上腐朽的形式主義繪畫到處氾濫。1929年南京國民黨政府舉辦第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宣揚形式主義作品。徐悲鴻非但拒絕參加,而且予以貶斥,在讚揚法國許多傑出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大師的同時,抨擊了沒落的形式主義繪畫的俗、偽、劣。嚴厲抨擊這種偽藝術不適中國國情,是腐朽的。道:“形既不存,何雲乎藝”,“美術之大道,在追求自然”,“我終以為真理高於一切”。

  3.學術界的悖論

  徐志摩是當時著名的鴛鴦蝴蝶派詩人,是大文學家、美術史論家、評論家,當過劉海粟辦的上海美專的美術史論教授、學者,有一定的威望。他認為徐悲鴻“言之過重”,不同意對形式主義的貶斥。重量級人物出言彼具“殺傷力”,徐悲鴻不以為懼,在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毫不留情、置至友之情于一邊,以理力爭。先後寫了《“惑”》、《“惑之不解”(一)》、《“惑之不解”(二)》予以辯駁。重申對“美術之主張”:“為尊德性、崇文學、致廣大、盡精微、極高明、道中庸”。

  在對論之中,徐志摩在《我也“惑”》一文中對徐悲鴻的不折不撓的傲骨精神,高尚人格,不得不以承認。“你是一個——現世上不多見的——熱情古道人。就你不輕阿附,不論在人事上或繪事上的氣節與風格言,你不是一個今人。在你的言行背後,你堅強的抱守著你獨有的美和德的準繩。——這,不論如何,在現代是值得讚美的”。“關於這一點,悲鴻你有的,是“嫉惡如仇”嚴正的敵愾之心,正如種田人的除莠為的是護苗,你的嫉偽,我信,為的亦無非是愛“真”。即在平常談吐中,悲鴻,你往往不自製止你的熱情激發。同時你的“古道”,你的謹言的道德的性情,有如一尊佛,危然趺坐在你的熱情的蓮座上,指示著一個不可錯誤的態度。你愛,你就熱熱的愛;你恨,你就熱熱的恨。崇拜時你納頭,憤慨時你破口。眼望著天,腳踏著地,悲鴻,你永遠不是一個走路走一半的人。説到這裡,我可以想見碧微嫂或者要微笑的插科:真對,他是一個書呆!”徐志摩把徐悲鴻追求真理的耿直性格敘述得有形有色,讀之如見其人。

  徐悲鴻求“真”的觀點畢竟得到不少進步畫家的感悟。李毅士在《我不“惑”》一文中説:“我覺得藝術的作風,既和時代發生關係,藝術家的責任,就應該把他在社會上的責任,先研究一下。”“一個藝術家不是至誠的耶穌教徒,他決不能有好的聖母畫出來,這是我相信的。一個鄙陋的畫家,任憑他技巧如何的精妙。決不會有流芳百世的藝術品産生”。“塞尚和馬蒂斯的表現,都是十二分誠實的天性流露;但是我還覺得要反對他們在中國流行,萬一種下不利於社會的種子。因為我以為在中國現在的狀況之下,人心思亂了二十多年,我們正應該用藝術的力量,調劑他們的思想,安慰他們的精神。像塞尚、馬蒂斯一類的作品,若然盛行在中國,衝動了中國的社會,我知道這禍患不淺哩。”

  徐悲鴻以愛國之心和社會責任感,挺身而出充當中流砥柱,頂住了形式主義的氾濫之勢,提倡藝術應當求“真”。希望以現實主義為開端,並提出“素描是造型藝術之基礎”的觀點。以提高中國畫家觀察、寫實、造型的能力。

  在素描教學中他提出“寧方不圓,寧拙不朽,寧臟不潔”的要求。強調圓面是由一定數量的方面來組成,先方後圓,這個圓才能是結實的圓。是經藝術家眼光提煉過的有藝術性的圓。“拙”看來是笨了點,但畫家是以觀察對象本質為目的,不為表面的“秀巧”而迷惑,花拳繡腿的“巧”是經不起“笨拙”的擊打。“巧”是浮光掠影。“寧臟不潔”的“臟”是對作品提煉、修正的結果,是對畫面不準確的地方修改再修改而遺留下來的痕跡。看似畫面臟了,但描繪對像是正確結實了。況且臟的痕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藝術美。這科學的畫理,尤如徐悲鴻提倡的人格之道,是傲骨精神在藝道上的折射。做人何況不是一樣的道理。寧可方方正正,端端直直,不做圓滑,靈瓏之小人;寧可笨笨拙拙,本本分分,不做巧言令色,趨附攀枝之小丑;寧可做在探索真理之道上遍體傷痕的志士,不做衣食無憂、無骨無氣的儒蟲。

  徐悲鴻在創作作品上,更能體現出他的“傲骨”精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六駿圖_副本(帶logo)

  徐悲鴻《六駿圖》。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供圖。

  1928年他在南京從教時,抱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心,在從教的同時創作了巨幅油畫《田橫五百士》,取材于《史記》。巨畫節取了田橫和五百壯士訣別的場景,悲壯而凝重,震撼人心,突出了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鮮明主題,對那些為了個人名利而趨附於國民黨和帝國主義的毫無氣節的小人給以無情斥責。推崇“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的高風亮節。

  接著徐悲鴻又開始創作巨幅中國畫《九方皋》,讚美九方皋相馬的睿智,“見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呀”!揭發在當時反動政治統治下,大量人才被壓抑,被埋沒的現狀,抒發渴望發掘人才的美好願望。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大舉入侵我國東北三省,蔣介石不抵抗政策,將東北大好河山拱手讓給了侵略者,引起全國人民無比悲憤。徐悲鴻創作了油畫《徯我後》,取材于《書經》“徯我後,後來其蘇”。

  歷史上夏桀暴虐,統治不得人心,商湯帶兵討伐,老百姓殷切地盼望得到解救,嚮往成湯之德,渴望得到蘇息。徐悲鴻通過畫面來為山河破碎的國家呼喚,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老百姓控訴。他不顧個人的生命安危,以強烈的痛恨去觸動反對當局的神經。

  1940年徐悲鴻創作了《愚公移山》,取材于《列子•湯問篇》,表達我們先祖以“子子孫孫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來改造自然的決心。其旨意在激勵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團結奮戰的抗日鬥志。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愚公移山圖_副本(帶logo)

  徐悲鴻《愚公移山圖》。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供圖。

  徐悲鴻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將歷史和現實聯繫起來,以艱苦奮鬥的精神和必勝信念鼓舞民眾去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一個畫家能做到畫藝卓越,作品纍纍,已屬不易。要做個旗手,用他的大德團結一批畫家,用他的大愛培養教化一批學生,無私奉獻,起到表率作用,使中國整個畫界振奮而進取,這是更難。以畫筆為匕首利劍,用創作來喚醒民眾,對內揭露當局黑暗統治,對外鞭撻日寇法西斯侵略行徑,置個人生命危險而不顧,這是難上加難,因為這是必須具有民族氣節,一身錚錚傲骨的革命志士才能做到的。

  徐悲鴻不怕反動當局張道藩為代表的威脅、利誘。不怕中統特務的恐嚇、暗殺,認為是他應該做的事情,他永遠不會動搖和屈服。“獨持偏見,一意孤行。”

  他以臥薪嘗膽之氣節,把自己居所命名“危巢”,不忘“九一八”事變的國恥,牢記古人居安思危之訊。以“黃山之松生危崖之上。營養不足,而生命力極強,與風霜戰,奇態百齣”,勉勵自己在逆境中生存和奮鬥的勇氣。以赤城之心,緊衣縮食,日積月累收藏祖國名畫,如《八十七神仙卷》、《梅妃寫真圖》等,以不至於流落到國外。以火熱的心腸和行動,培養、資助、提攜無數青年學生學藝、留學,成為畫壇棟樑。以俠骨柔腸之舉,多次出國辦展,款項悉數捐獻給祖國,以救難民。以空曠的胸襟,滿腔的熱情為無數畫壇進取之畫家,辦展,出畫冊,出序、作評,極盡鼓舞之言行。

  他太累了,以至疾病纏身,五十八歲匆匆離世。以生命換取了中國美術事業的興旺。他是20世紀中國新美術的奠基者,是新美術教育的宗師。他的傲骨精神至今影響著一代代的畫家,我們美術的寫實能力、造詣能力,舉世矚目,可以達到世界美術之巔峰。以寫實主義為主流美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歌頌著祖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繼續發揚著徐悲鴻的藝術精神——筆墨當隨時代,與時俱進。(2010年10月18日)

  (編者注:作者毛關福,男,1946年生,籍貫上海。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副會長,擅雕塑、油畫及國畫。作品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上海美術大展等,並榮獲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展金獎等各類獎項。受聘上海交大特約研究員、上海天翼雕塑工作室主任。其著名雕塑作品有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10尊胸像、西藏活佛像、雷鋒、謝晉等名人以及各種造型關公像,因而得名“毛關公”。編者稍作修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