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震蕩橫盤,月末效應因央行應對得法而未能對股市造成過大壓力。總的來看,滬綜指上周漲1.09%至3192.43點,深綜指漲1.41%至1897.69點,中小創兩綜指分別漲1.52%、0.75%。
在上周最後兩天,我改變了此前的偏空看法。投資者因歷史經驗而對半年末比較謹慎,這當然是很正常的,但今年6月央行釋資顯然相對充分,所以對這個半年末因素也不必過度擔憂。除上述因素外,我還注意到了上周美元的暴跌,所以對A股偏悲觀的態度稍有轉變。
投資者最習慣的是看人民幣兌美元,只要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無論人民幣兌歐元、日元等是升是貶,投資者一般都會認為人民幣強勢。與之對應,當人民幣兌美元已大幅升值的情況下,我國央行收緊貨幣的必要性顯然就會降低一些。
當然了,金融去杠桿的大方向是不會變的,央行也不可能無序投放流動性,只會根據特定時段的具體情況,在流動性方面松一點或者緊一點。總的來看,我認為我國現在在貨幣方面仍應保持相對嚴厲態度,但或許沒有必要像前幾月那麼嚴了。
資金面只要稍有緩和,通常股市就會有相應的反應,除非IPO加速,或者有其他意外利空。但由證監會這幾週的IPO核準量來看,已是“相當平穩”了。上週五夜間證監會核準的IPO數量與融資額,環比基本持平。上週五次新股已提前上漲,能及時佈局的機構“預判能力”令人佩服!
7月初大盤有個干擾因素,這就是《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實施,普通投資者必須達到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等級才能參與股市投資。
不過,此事雖然不小,但我覺得其實對大盤的影響並不大。我覺得一些不明所以的投資者,在做這類風險測試時極有可能是胡亂選擇的。做題時多半會挑那些“分數高(即風險偏好高)”的答案。就算一天股票也沒炒過,也極易拿到高分。不是我悲觀,而是我太了解中小投資者了。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當然或多或少也會有些益處,性質上對投資者也確實是一種保護,但我相信更根本的保護是對造假與出老千行為的嚴懲。我認為應讓違規者付出痛苦代價,其承受的“痛苦度”絕不能低於其獲取不正當收益所帶來的“快樂度”。
7月初大盤可能會有些上漲慣性,熱點其實已有預演,比如一些上半年被冷落的板塊。當然了,在權重與藍籌中,少數中報確實意外較好的品種應該也會有表現,只是我認為權重與藍籌已是強弩之末。
當股指上行一段後,投資者屆時得看央行如何回收6月流動性,如果央行出手稍快稍猛,則屆時可考慮趁機減磅。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闢專欄,讀者可以在每週日至週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