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鋼琴家布朗夫曼首秀申城

2017-07-03 07:44:06|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鋼琴是詮釋萬花筒般音符的“翻譯器”

  葉菲姆·布朗夫曼首秀申城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俄羅斯鋼琴家葉菲姆·布朗夫曼。(資料照片)

  作為一位走紅了二十多載的俄羅斯鋼琴家,葉菲姆·布朗夫曼並非外表俊俏的偶像派,也不供外界炒作緋聞軼事,而是憑有足夠穩定性和品質保證的演奏水準,多年來保持在一線。

  昨晚的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開幕音樂會上,布朗夫曼用他意味雋永的鋼琴演奏征服了觀眾,這是他首次與上海樂迷見面。

  從古典、浪漫到現代流派,擁有寬廣曲目庫的布朗夫曼都能自如演奏;極強的適應性,則使他遊刃有餘地穿梭在風格不同的樂團、指揮間。布朗夫曼將鋼琴視為詮釋那些萬花筒般音符的“翻譯器”。他對記者説:“我享受和音樂背後不同的人合作,好的合作過程能激蕩出不一樣的火花。”

  頂級樂團與指揮都心儀他

  布朗夫曼是紐約愛樂、芝加哥交響樂團等美國大團的座上賓,他的名字也經常見諸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等歐洲名團的樂季手冊。他還與眾多著名指揮保持著良好合作,如祖賓·梅塔、埃薩-佩卡·薩洛寧、西蒙·拉特爾等。

  “我的演出日程通常在幾個樂季前就已排滿了。”布朗夫曼説,“與人合作的秘訣在於通過語言或音樂把想法傳達給他人,甚至不必維持完全的禮貌。”同某些德高望重的音樂家合作,布朗夫曼有時無法直抒胸臆,但他堅信推心置腹才是誕生好音樂的基礎,“我可能也會等待他們先來打破僵局”。

  兼具技巧與氣魄,又不過多滲入個人主觀色彩的演奏風格,使布朗夫曼贏得外界美譽。在他眼中,“作為鋼琴家,首要的責任是讓聽眾感受到作曲家想表達的意圖”。對於當代音樂,布朗夫曼同樣興趣濃厚。他樂於演奏林德伯格《第二鋼琴協奏曲》、薩洛寧《鋼琴協奏曲》等音符繁多的高難度新作,並苦練其中的刁鑽段落,力求達到最佳藝術效果。

  “以前人們普遍認為演奏古典作品才能為職業生涯奠定良好基礎,如今大家對演奏不同時代的音樂更具包容性了。”布朗夫曼表示,和當代作曲家展開直接交流,比長期一個人悶頭在琴房裏練貝多芬更有益。“接觸新作如同學習新的語言,以抽象方式不斷擴充音樂語匯,作曲家給的演奏建議,也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貝多芬、勃拉姆斯、肖邦。”

  相信年輕觀眾會愛上古典音樂

  生於塔什幹的布朗夫曼自幼在母親指導下學習鋼琴,他15歲移民以色列後遇到的老師阿裏·瓦迪每佈置一首新作品,都會要求學生儘快熟記,這為布朗夫曼的曲目積累打下紮實的基礎。課堂外,他經常欣賞到伯恩斯坦、梅塔等人執棒以色列愛樂的音樂會,也親聆了魯賓斯坦、斯特恩等名家的演奏。

  1978年,剛滿20歲的布朗夫曼首次攜手紐約愛樂,就同巴倫博伊姆、梅塔等指揮家進行合作。他還于那一年和魯道夫·塞爾金、霍洛維茨這兩位鋼琴大師同期演出,並獲得了代替霍洛維茨走臺的機會。之後,布朗夫曼在與更多音樂從業者的交流中逐漸成長和成熟。

  談及古典音樂如何吸引年輕觀眾,布朗夫曼説:“我17歲時並不理解勃拉姆斯,對聽眾來説也是一樣,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舒伯特等相對容易理解,而晚期貝多芬、巴托克等則需要閱歷去領悟。”

  他相信,年輕觀眾會逐漸愛上古典音樂的複雜性。“看到今年MISA有那麼多年輕樂迷關注,我感到非常興奮。”布朗夫曼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