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高校“大師系列校園劇”致敬大師

2017-07-04 08:04:2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高校“大師系列校園劇”致敬大師、以文化人,師生們認為——排一個劇比上一年課有效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3

  上海交通大學大師劇《錢學森》劇照。 (資料) 

  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上海交大醫學院《清貧的牡丹——王振義》、東華大學《錢寶鈞》、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潘序倫》、上海中醫藥大學《裘沛然》、上海理工大學《劉湛恩》……

  致敬大師、以文化人。記者日前獲悉,這些上海高校的大師劇均已完成排演,今年在市教委扶持下組織巡演;同時,今年起新立項並開始孵化另外6部大師劇,力爭今明年公演,實現劇目數量翻番。

  育人模式:演者觀者皆受教

  師生即演員,觀演即受教,“排一個劇可能比上一年課效果還好!”師生們説。不少大師劇都以老校長為主人公,他們是不倒的精神旗幟。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創校校長潘序倫始終倡導誠信文化,“立信”二字校訓至今堅持不變。《潘序倫》中飾演顧準一角的朱延鈺同學説:“我深深感受到這部劇並不單單是一部文獻劇,更蘊含著這座學府的魂。”

  上海理工大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滬江大學首任華人校長劉湛恩既是一名教育家,也是威武不屈的烈士。上理工在《劉湛恩》成功演出基礎上,成立了“湛恩知行”青年理論實踐團,更新了理論學習組織模式,成為團中央全國百佳之一。

  為求歷史真實、藝術完美,《錢寶鈞》一劇創作中,東華大學有專人收集一手素材,涉及圖片300余張及文字資料近50萬字,並通過當面訪談、電話、郵件等方式採訪320余人次。材料學院2016級學生雷鴿説,這部戲讓她對校史有了深入理解,老校長在抗戰爆發家國難歸、動蕩年代科研遇阻等一次次困難面前,始終保持樂觀精神,帶給新東華人前進的動力。

  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表示,“大師系列校園劇”演出的是戲劇,傳承的是文化,宣傳的是大學精神,培育的是公民道德。

  演出模式:從校園到社會

  《錢學森》堪稱申城大學大師劇的先發作品之一,並率先從校園走向社會。迄今,《錢學森》已經巡演10輪31場次,多次到社會各單位和社區演出,包括赴國家大劇院。據悉,今年7月下旬,《錢學森》劇組將赴文昌衛星發射基地,向錢老等開創的空天事業當代同行獻上慰問演出。

  上音創排的民族歌劇《賀綠汀》現已基本完成劇本、唱段。作曲由著名作曲家、上音校友張千一擔綱。排練則在8、9月份進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將擔任主角,領銜上音聲樂歌劇係的師生演出團隊,並分成若干不同的師生演出梯隊。預計首演在今年11月27日上音90歲生日之際,該劇還初步獲得明年赴匈牙利李斯特國際歌劇節匯演的演出邀請。

  市教委透露,今年還計劃在已排演完成的劇目中優選4部大師劇錄製成《大師》電視系列劇,向社會公映。

  創作模式:“1+N”出精品

  為出原創精品,根據上海高校大師系列校園劇扶持計劃,大師劇有著“1+N”的合作模式,“1”是上海戲劇學院,“N”則是參與創作的各個高校。據介紹,在劇目創編力量上,上戲派出專業師資前往相關高校,或指導或參與創寫劇本、編排話劇、擔任編劇和導演,對於個別表演力量薄弱的高校,甚至提供專業演員擔任劇目主演。最終則達到劇目“本校化”,實現自我更新自我展演、甚至演職人員的自我更新換代。

  以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王振義院士為原型的《清貧的牡丹》就是首部採用“1+N”模式孵化成功的大師劇。上戲教授、劇作家姚扣根擔任編劇。上戲還聘請了著名話劇導演雷國華擔任導演,上海話劇中心著名演員張震、余亞等出演角色。在此過程中,交大醫學院則培訓打造其學生話劇社蘭陵劇社,編排學生版的《清貧的牡丹》。如今,學生版《清貧的牡丹》已成為交大醫學院新生入學的第一課。

  看完《清貧的牡丹》後,2013級臨床醫學五年制英文班譚天華説:“自己曾懷疑究竟該不該學醫,當看到有那麼多坦坦蕩蕩、清清白白的前輩,我唯願此生以此身,致此至聖之事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