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中心 同樣可以是有溫度的

2017-07-05 07:59:39|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在銀行網點最基層崗位,大堂經理傅靜用耐心細心解決市民急難事

  金融中心,同樣可以是有溫度的

  説到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公眾的印像是陸家嘴一幢高過一幢的摩天大樓,是全球最知名的那些金融機構,是“自貿區”“FT賬戶”等等“高大上”的新詞……但這只是金融中心的一面,在另一面,金融連著每個人的生活點滴,上至退休老人,下至學齡兒童,無數市民的金融活動像磚瓦一樣,支撐起金融中心的高樓大廈。

  當金融中心的“高度”不斷突破天際,當金融科技、金融創新日新月異,有時人們會感到金融中心有些“冷冰冰”,和普通人的距離變遠了。

  然而,在淮海中路200號,一家普通的建設銀行網點裏,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堂經理傅靜,用她十多年如一日的笑容與服務,感染著每一位顧客。

  這家網點只有千余平方米,但它絲毫不比陸家嘴的高樓“矮小”。它讓人們感受到,金融中心同樣可以是有溫度的。

  十年如一日紮根最基層

  如今人們習以為常的銀行網點大堂經理,歷史其實並不長。

  2006年,在建行淮海中路網點做了3年櫃檯儲蓄員的傅靜,乘著銀行業網點轉型的大潮,成為了上海第一批銀行大堂經理。

  最初,上海市民對銀行大堂經理是陌生的,一聲“歡迎光臨”、一抹微笑迎客,讓人們對銀行曾經“朝南坐”的印象大為改觀。

  那段時間,上海個人金融業務高速發展,市民金融需求日趨豐富,大堂經理自然不是“花架子”,他們就像急診全科醫生一樣,整天忙著處理消費者的各種“疑難雜症”。

  從此,傅靜開始了日行3萬步、吃飯沒準點的日子。“最開始,網點只有一位大堂經理,常常被十多位顧客圍著,每個人都有‘急事’、‘難事’,感覺自己三頭六臂也顧不過來。”傅靜回憶。

  吃午飯,在絕大多數行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在銀行網點,“吃飯”常常是個敏感問題。為了避免排隊顧客抱怨,網點工作人員需要輪流吃飯,一般每人最多半小時。但傅靜還要“打折扣”,記者第一次見到傅靜時,已近當天的15時,她剛吃完午飯,辦公室裏還留著來不及丟掉的麵包包裝袋。

  在傅靜工作的網點,和她同一批上崗的大堂經理早已紛紛轉崗去了其他部門。即使在全上海的銀行業,也很少有銀行大堂經理一幹就是十年。相比之下,其他崗位比如客戶經理,至少能坐在固定的位置上工作,收入提升空間也更大。

  以傅靜的能力和資歷,早就可以轉型,但十年過去,她還是捨不得離開大堂經理這個最基層的崗位。十年日常而瑣碎的工作裏,她服務每位客戶的時間有限,但總會多走幾步,多做一些,多為他人考慮一點。比如勸阻焦急匯款的老人,以防上了詐騙電話的當;撿到客戶留下的相關文件,幫他牽線解決了融資難題……十年裏,許許多多客戶成了她交心的朋友,還有不少來網點的“阿姨媽媽”,想讓傅靜做自己的兒媳婦。

  “每個崗位都有樂趣吧,大堂經理雖然累,但我就是享受與不同人打交道,幫大家解決問題的快樂。”傅靜説。

  自創一套“速效工作法”

  在傅靜多年來獲得的各項個人榮譽中,有一項聽上去就很美,叫“微笑天使”。

  每一個走進淮海中路200號的人,只要是傅靜在,第一眼就能看到她的笑容,相比一些服務行業“職業化”的微笑,傅靜自然真誠的微笑,如同盛夏裏的一縷涼風。

  但在傅靜看來,做一名出色的大堂經理,光會笑是不夠的。

  “笑有什麼用,我要你解決問題啊!”這是剛當上大堂經理時,傅靜經常聽到顧客的抱怨。有些脾氣大的顧客,説話更難聽,加上心急時大家顧不上先來後到,你一句我一句,口水都能把人淹沒。

  當時20多歲的上海小姑娘哪見過這種陣勢,“微笑天使”被急哭、罵哭是常事。“或許是我的哭點比較低吧。”傅靜笑著説。

  流過眼淚後,傅靜開始想辦法,愛琢磨的她自創了一套“速效工作法”,叫作“一接二代三招呼”。”傅靜介紹,按照這套辦法,她每次重點接待一位最需幫助的顧客;同時給其他幾名顧客相關宣傳材料,讓他們邊了解邊稍作等待;對業務簡單的顧客,一個手勢、一句指引,便可引導他們去相應的櫃檯窗口辦理。“速效工作法”很快在網點得到普及,現場矛盾大幅減少,工作效率明顯提升。

  效率高了,傅靜不再慌亂,但她的忙碌程度絲毫沒有減輕。

  如今,隨著金融業變革、網點再次轉型,來銀行現場辦傳統業務的客戶少了,但新的金融需求和金融創新帶來新挑戰。今天的傅靜,還是停不下來:剛在智慧終端前教老年客戶如何上手自助服務,轉身又幫年輕人在手機上安裝移動支付工具、快貸産品;來不及吃午飯,又幫著客戶代收簽證、兌換外幣、辦理海外信用卡等“一條龍服務”……

  及時滿足客戶金融需求

  “你們有沒有什麼小冊子,介紹網點裏能辦些啥業務?”

  在網點大堂裏,大堂經理常能聽到一些市民提出這樣的問題。“小冊子的年代早就過去了,現在要把業務全印出來,那得印多少本百科全書!”傅靜笑著説。

  然而在淮海中路200號網點裏,傅靜在同事中有個外號,就叫作“移動的百科全書”。

  淮海中路200號是建行上海分行的註冊地,這裡也是該行在上海的第一個網點。如今,國有大行網點遍佈全市,但這個網點是許多業務“總出口”,“別的支行不能辦的業務,只要建行能辦,在我們這裡沒有做不了的”。説到這一點,傅靜頗為自豪,各種複雜的業務、辦理的流程,統統裝在她的腦子裏。

  “移動的百科全書”,濃縮了上海金融業的變遷。比如今天的淮海中路200號,是上海唯一仍能兌付煤氣債券的地方。

  上世紀90年代,上海市政府發行過一種煤氣債券,市民家中裝煤氣,需要購買這種五年期計息、面值1000元的債券。後來不少人過了五年忘記兌付,十幾、二十年後才從箱底翻出來。

  “只要帶好身份證和煤氣債券,到網點很方便就能幫您兌付,可以儘量避開每月的集中兌付日。”類似煤氣債券這樣早已被公眾遺忘的“冷門業務”,傅靜和她的團隊都瞭如指掌。

  煤氣債券,是時代的一個縮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城市高速發展,銀行金融的主要功能是為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籌措資金。

  如今,銀行業在上海已經從“建設型”轉向了“消費型”,不管是國有大行,還是股份制商業銀行,業務的重點都是滿足人們豐富多樣、不斷升級的消費和投資理財需求。

  近年來,來到淮海中路建行網點的“洋面孔”越來越多。網點開在淮海路上,大量外籍人士在此觀光旅遊、工作生活,金融需求隨之産生。“這裡是建行在上海唯一能受理外籍人士信用卡業務的地方。”建行上海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

  傅靜告知,如今不少外籍人士在上海從事流動性較強的工作,來中國時間短,想辦信用卡就會有徵信問題。“我們在大堂工作時發現許多類似情況,向上級反映,最終形成了一項為外籍人士量身定做的特殊服務。”傅靜介紹,如今該網點推出收取押金的信用卡服務,廣受外籍人士歡迎。口口相傳後,就連虹口區一家大型外語培訓機構的眾多外教也大老遠跑來辦卡。

  身處金融中心的“前沿陣地”,傅靜和她的團隊能遇到五花八門的新問題、新變化。一般的銀行基層工作人員以一句“規定不能辦”就能應對,但傅靜總會多留個心,多做些事。遇到問題多了,她又摸索出來“三五八”原則,即3個人遇到同樣問題,記下來;5個人遇到,向上級彙報;8個人遇到,彙報的同時立刻想辦法建議改變。

  大堂機器人、人臉識別、智慧終端、飛幕投影……眾多先進科技正在改變銀行網點,取代人工,但在傅靜看來,在先進卻冷冰冰的機器面前,大堂經理的服務依然不可或缺。“比如很多老人進門看到這些設備,手足無措,不敢嘗試,這時,就需要我們有更多的耐心、細心,用‘工匠精神’完善銀行服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