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東 馬伊琍共話“子君”山生三世

2017-07-06 11:01:31|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7725416901461812742

  42集都市情感大劇《我的前半生》昨晚登陸北京衛視黃金檔。該劇改編自香港著名女作家亦舒的同名小説,靳東、馬伊琍、袁泉、雷佳音、吳越等眾多實力派演員主演,更有陳道明、梅婷等客串,講述了生活優越安逸的全職太太羅子君(馬伊琍飾)與丈夫陳俊生(雷佳音飾)離婚後一切被迫歸零,在閨蜜唐晶(袁泉飾)及其精英男友賀涵(靳東飾)的幫助下打破困境,進入職場,在自我成長中,從前半生走向人生下一程的故事。

  整部劇摒棄了許多都市情感類作品一貫放大的人生雞湯和愛情至上法則,力求在展現多元的婚姻價值觀的同時,用犀利與深刻的視聽語言,探討著一段關係走向終結的多種原因:如價值觀的偏離、能力的差距、原生家庭對現有新家庭的消耗等等。這種深入的思考和剖析,也無疑將為現實中身處婚姻、情感困境的人提供一劑苦口利心的“良藥”。編劇秦雯表示,“我們希望全方位展示一個立體人物的困惑,以及她的發泄和解決方案,也許不一定你會站在她這一邊,但是她至少能夠讓大家有一些思考。”

  在中國文學史上,“子君”這個看似普通的名字,卻牽連起魯迅、亦舒兩位不同時代的文學大家。短篇小説《傷逝》是魯迅唯一一篇講述男女愛情的作品,在小説中,魯迅講述了子君和涓生衝破傳統家庭阻礙、從自由戀愛到婚姻破裂的故事。在魯迅看來,只有婦女真正掌握了經濟大權,參與社會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裏,不把婚姻當成唯一的職業,才有可能真正獲得“解放”和“自由”。

  57年之後,一位癡迷魯迅的女作家亦舒,則把子君與涓生的故事搬到了80年代的香港,寫下了小説《我的前半生》。作品中,亦舒試圖塑造出一個新的“子君”,改寫了她半個世紀前的悲劇命運。亦舒曾坦言,她的目的就在於探尋新時代下女子的不同選擇和命運。在新的時代社會環境下,亦舒使女主角子君徹底意識到獨立的重要,她自食其力,逐漸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從《傷逝》中被拋棄的“子君”,到小説《我的前半生》裏開始自省,一步步走向獨立的子君。“子君”的形象變化,折射著兩位作家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對愛情、婚姻的不同看法,探討著不同時代女性獨立的可能性。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站在這兩部作品的“肩膀”上,在當代中國社會的環境下,對女性獨立、自由等話題進行探討,主題具有濃厚的現代意識。故事被成功移植到了當代大都市上海,表現了當代女性對自我、婚姻、事業、家庭等多個維度的思考以及多元價值的選擇。通過這部戲,觀眾將看到羅子君從一個充滿依賴性的小女人,一步步走向獨立的過程,看到現代女性尋求自身獨立價值的可貴和不易。

  子君跨越近百年的“三生三世”,在作品中碰撞、交融,展現著不同時代中對女性價值的思考與審視。編劇秦雯曾在採訪中提到,“在這部戲中,我們更關注的是,這樣一個女人出走原有的家庭之後,她的成長、她的情感是怎樣的,以此來探討當代環境下人與人的情感模式。”(記者 楊文傑)

  記憶體

  《我的前半生》

  那些男人女人們

  《我的前半生》從多個維度描繪著都市人的婚姻情感百態,尤其深入地審視了當代人的婚姻家庭觀,著力於刻畫幾位主人公面對婚姻的複雜心理變化,描繪現實生活中夫妻在面對婚姻出現問題的抉擇和擔當。劇中通過多元化“婚姻觀”的展現,呈現了當代婚姻生活中的幾種典型狀態。對於婚變前的“全職太太”羅子君(馬伊琍飾)而言,婚姻就是自己的全部,她只要安心在家,打扮好自己,照顧好丈夫和兒子就夠了;而子君的閨蜜唐晶(袁泉飾)則是新時代獨立女性的代表,她確信愛情易逝、婚姻易碎,所以日夜兼程追求物質和精神的獨立,靠婚姻不如靠自己;同是職業女性的淩玲(吳越飾)則為了生活精打細算,費盡心機只願一家人的生活過得圓滿;而子君的妹妹子群(張齡心飾)則代表了社會中最普通的家庭婦女,貧賤夫妻百事哀,一邊忙碌照顧家庭,另一邊還要為生計奔波工作。

  劇中男性的婚姻觀也各不相同。縱橫職場的商界精英賀涵(靳東飾)在婚姻面前踟躕不前,他認為:“人生不易,結婚就是找一個隊友同舟共濟”;謹小慎微的陳俊生(雷佳音飾)則是一個傳統男人,賺錢養家,一力扛起家庭的重擔步履沉重;子群的丈夫白光則以愛情之名成婚,卻眼高手低,吊兒郎當“沒正形”;而老金則是在家庭中一味付出的類型,老好人做飯煮菜修傢具樣樣都行,認為男性應該是家庭的支柱,任何情況下都不願放下自尊。與此同時,單親媽媽如何獨自撫養孩子、離婚再婚將會遭遇怎樣的家庭困境、如何看待父母的夕陽紅戀情諸多話題也都在劇中有著深刻的呈現和展示,當代人的婚姻百態盡在其間。文/本報記者 楊文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