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文創産品銷售額超過300萬元 博物館文創開發升級,進入美麗新世界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的文創産品製作精美,引人注目。本報記者葉辰亮攝
近日,滬上最熱門的展覽莫過於正在上海博物館舉行的“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該展不僅讓市民甘願頂著烈日大排長龍前來觀展,相關的文創産品也銷售火爆。據透露,為了配合此次展覽,上海博物館引進和開發了160多款文創産品。自6月29日開幕以來,這些文創産品的銷售總額已超過300萬元,創下上海博物館有史以來特展相關文創産品的銷售新紀錄。
“這是集中智慧、開拓思路的結果。”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峰告訴記者,為一個特展推出如此規模的文化創意産品,這在上海博物館還是首次。豐富多彩的文創産品背後,是上海博物館和近10家社會機構的通力合作。而事實上,博物館文創産品的開發,早已過了單打獨鬥的時代。
古埃及主題裝飾品僅剩樣品
在位於上海博物館一樓的商店裏,“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相關的文創産品被陳列在了顯眼的位置,磁性相框、膠帶、鑰匙扣、紋身貼、T恤、書籍、餅乾、巧克力……記者看到,這些産品覆蓋了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且創意十足。比如,一款變色T恤,特殊塗料處理過的面料能在紫外線照射下變色。當T恤圖案顏色趨於飽和時,就是提醒你要趕快補涂防曬霜。變色T恤的圖案有聖甲蟲&瑪特和布魯斯之眼兩種可選,至於圖案的意思,等參觀完特展,謎底自然揭曉。而常以展翅的鳶鳥人形出現的女神伊西斯、被當作豐産和康復之神加以崇拜的貓頭人身芭絲特,這兩位女神的形象,經由高級西點師之手,精心製作成口味酥松純正、入口即化的Q版曲奇餅乾。這款售價38元的餅乾已售出了2000多盒,平均每兩到三天需要補充一批貨源。而以古埃及文明為主題的鑰匙扣、飾品、公仔早已脫銷,只剩下樣品。
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一方面,上海博物館積極與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德國柏林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等積極協調,引進更為豐富的優質文創産品;另一方面,該館原創設計了一批文創産品。“比如這款帆布包,結合了第101件展品二維碼設計推出,今天上午才新鮮出爐,為了讓上面的二維碼能夠掃描顯示,我們在用料、工藝以及製作程式上作了多次的嘗試。”上海博物館藝術品公司總經理胡緒雯説。
上博文創已近萬種
“此次推出的160多款文創産品中,有50餘款是上海博物館自主研發的。為此,工作人員整整籌備了半年,並引入了近10家社會機構參與合作。”上海博物館藝術品公司副總經理馮煒以一款“小小埃及人”巧克力為例,上海博物館與一家食品公司通力合作,花費了四個月時間,修改了十幾次設計稿才最終完成。“別看它個頭不大,從形象設計到顏色選擇再到産品包裝都不易。”
據李峰透露,上海博物館的文創産品開發起步較早,1986年至今已整整30年。從最初在博物館內設立一個櫃檯,到目前擁有上博總店、新天地分店、東方明珠專賣店、浦東機場專賣店以及淘寶網店,該館累計開發各類文創産品近萬種。
“在不斷的摸索中,我們發現,博物館文創産品的價值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它不僅可以創造經濟效益,還能延伸和拓展博物館的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功能,讓文物更親民,並成為博物館藝術的一部分。”李峰告訴記者,尤其是自2008年實施免費開放以來,博物館觀眾群發生了巨大改變,文創産品的目標受眾也從專業小眾人群走向尋常百姓。引入時尚設計力量,滿足更加多元的文化需求,顯得十分迫切。而要想創作出更多親民、時尚的文創産品,單靠單個博物館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未來,上海博物館還將向符合授權資質的企業、商家提供IP資源,共同傳播博物館文化。
博物館開放IP資源成潮流
博物館對外開放IP資源,引入全社會的力量開發文創,在國內正成為一股潮流。2016年3月,國家博物館與阿裡巴巴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互聯網+館藏IP”的合作方式,聯手打造“文創中國”平臺。這個平臺面向全國文博單位開放。國家博物館將自身及其他文博機構的館藏資源視作無形IP來打造,由文博機構提供館藏文物IP授權,向專業設計師、投資者開放,構建一個涵蓋設計、生産、運營、全球銷售的文創産品網絡交易平臺。
2016年6月,“文創中國”線下運營中心正式落戶上海自貿區,一支275人的經營管理團隊隨之成立,國家博物館率先在“文創中國”平臺上線400個文物IP。
2016年7月,北京故宮博物院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在社交平臺等方面進行合作,深度挖掘故宮的I P價值。
業內人士指出,這是大勢所趨。對博物館而言,借助互聯網和新技術平臺,把其所擁有的優秀文化資源分享給公眾,把它們的內涵用富有創意的方式普及開來,並且培養更多熱愛傳統文化的青年人,是一大進步。不過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難題,比如,IP資源開放到何種程度,對於不正當的開發利用該如何規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