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演繹紅色題材情景詩劇

2017-07-27 09:18:10|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詩歌也能“演出來” 滬上演紅色題材情景詩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圖片説明:《半淞園:送別與思念的交響》劇照

  7月26日下午,“追尋——黃浦區紅色遺跡巡禮情景詩劇”在上海白玉蘭劇場上演。該劇策劃、編劇李海艇指出,以往的詩歌在於朗誦,而這次的情景詩劇側重於把詩歌通過朗誦“演出來”,即詩歌的情景化。“對我們來説,在紅色題材的創作方面以詩歌朗誦為主旨,以情景再現為手段,將詩歌情景化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片説明:《曙光:石庫門燈光》劇照

  據介紹,作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向“黨的誕生地”獻禮系列活動之一的重頭戲,該劇從2月初開始創作,歷時半年,以不忘初心,繼承和弘揚革命傳統和精神為主旨,以史詩為載體,以情景再現為手段,以時尚寫意的筆觸和富有震撼的色塊為舞颱風格,以點帶面地呈現黃浦區深厚豐富的紅色歷史底蘊、輝煌而感人的革命事跡以及為夢想只爭朝夕的精神面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片説明:獨唱《燈光》劇照

  談及藝術特色,該劇策劃、編劇李海艇表示:“以往演員朗誦,是通過聲音再現詩歌的內蘊,而我們則是把詩歌的內蘊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即朗誦者不再是游離于作品外的演員,而是作品中的人物。因此,演出中有獨誦、對誦或群誦,抑或用音樂、舞蹈和戲曲動作使詩歌的情景化更生動、更富有韻味。從這個意義上説,詩歌的情景化就是把詩歌作品所描述的內容都呈現在舞臺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圖片説明:《“新青年編輯部”舊址:火種》劇照

  團中央舊址紀念館館長王娟進一步解釋道,“潔白意味著聖潔,紅色意味著犧牲。當潔白鋪展的空間,流動著一抹璀璨的殷紅,構成了本次創作和演出的主調——我們試圖借助於紅色遺跡,還原于歷史的真實,還原于信仰與犧牲的初心,還原于我們事業不可枯竭的源頭——光榮與夢想。”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圖片説明:《報童小學:一個關乎英雄的對話》劇照

  而談及創作的初衷,黃浦區文化館館長孔曉敏告訴記者,黃浦區留存了許多不同歷史時期的紅色遺跡,希望大家能時刻牢記黨的光榮歷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圖片説明:《綺雲閣:上海第一面紅旗迎解放》劇照

  該劇歷時一個多小時,共分《追尋》《“新青年編輯部”舊址:火種》《曙光:石庫門燈光》《俞秀松,從漁陽裏走出的勇士》《綺雲閣:上海第一面紅旗迎解放》《人民英雄紀念塔下的迴響》等12個節目。一位看完演出的觀眾直呼“很感動!”“很震撼!”“很過癮!”他説,無論是《新青年》傳播的火種,還是中共一大會址不朽的燈光;無論是漁陽裏沸騰著熱血青年揮斥方遒的激情,還是在黃浦劇場重溫《義勇軍進行曲》第一次響起的激昂,仿佛徜徉在紅色遺跡所呈現的歷史長廊裏,一次次接受信仰與道德的洗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