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家上市公司終止定增改發可轉債

2017-07-31 14:28:40|來源:中國證券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再融資新規後受捧 38家上市公司終止定增改發可轉債    

  平安銀行7月28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擬公開發行總額不超過260億元A股可轉債公司債券,募集資金將用於支持未來公司業務發展,在可轉債轉股後按照相關監管要求用於補充本行核心一級資本。數據統計顯示,截至7月30日,共有105家上市公司發佈可轉債發行預案,預計募集規模為2438.63億元,同比增長34.6倍。實施方面,今年共有40隻可轉債發行,發行規模共計801.77億元,同比增長122.3%。可轉債規模同比大增。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再融資新規後,38家上市公司公告稱終止定增改發可轉債,可轉債優勢逐漸凸顯。

  預案發行規模大增

  2017年以來,共有40隻可轉債已發行,發行規模共計801.77億元,同比增長122.3%。其中,規模超過10億元的有14家,超30億元的有6家,超100億元的有2家。去年同期,共有36隻可轉債發行,規模超10億元的有9家,規模超30億元的有3家,沒有超過100億規模的企業。

  預案方面,2017年以來,共有105家上市公司發佈可轉債發行預案,預計募集規模為2438.63億元。而2016年同期,僅有3家上市公司發佈可轉債發行預案,預計募集規模僅為68.5億元。預計發行金額方面,超過100億元的有4家,民生銀行預計募集500億元,位列第一;航海控股和寶鋼股份預計募集150億元,位列第二;寧波銀行預計募集100億元,位列第四。預計募集金額超過10億元的有59家。今年以來,可轉債預案和發行規模均大幅增長。

  分行業來看,實際發行方面,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共5家,位列第一;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醫藥製造業、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各3家,位列第二。預案方面,以證監會行業標準劃分,計算機通訊和電子設備行業共10家公佈可轉債發行預案,位列第一;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共有8家公佈可轉債發行預案,位列第二;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共有6家公佈可轉債發行預案,位列第三。

  2017年以來,共有9家上市公司可轉債轉股,共計175筆,轉股金額約為45.1億元,同比增長544倍。去年同期共有5家上市公司涉及債轉股,轉股金額約為827.3萬元。

  以白雲機場為例,公司日前公告稱,2016年發行的35億可轉債自2017年6月7日起停止交易和轉股,尚未轉股的0.19億“白雲轉債”將以每張100.11元的價格全部被贖回。累計轉股部分達99.55%,共轉股2.77億股,佔轉股前股份總額的24.1%。華泰證券稱,白雲機場可轉債轉股後,未來債務壓力大減,考慮T2航站樓建設,預計公司僅有不足15億的資金缺口。

  定增終止後轉向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在上述105家上市公司發佈的可轉債發行預案,共有38家上市公司是因終止定增,而改為可轉債發行,僅7月份就有湖北廣電、道氏技術、歌力思等3家終止定增轉向可轉債發行。

  道氏技術公告稱,終止2017年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改為公開發行不超4.8億元可轉債,全部投資于鋰雲母綜合開發利用産業化項目。

  歌力思公告稱,終止非公開發行股票並撤回相關申請材料,擬發行可轉債公司債,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069億元,用於蘿麗兒品牌設計研發中心擴展項目、行銷中心建設項目,以及收購唐利國際10%股權,補充流動資金等。中信建投證券稱,由於近期市場環境、監管政策等因素發生變化,公司終止了原擬募集6.717億元的非公開發行股票計劃,改以發行可轉債募集6.069億元滿足融資需求,融資規模變化不大,融資速度有望顯著提升。

  業內人士稱,再融資新規之後,可轉債的優勢更突顯。首先,可轉債可向原股東優先配售,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優先配售的情況下,可不改變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大股東利益一致;且發行不受“18個月”時間間隔限制;而審核環節中,可轉債在審核標準不降低的情況下可單獨排隊,享受綠色通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