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思南:彰顯城市文化軟實力

2017-08-02 09:13:59|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閱讀上海100勝 31丨書香思南 海派老屋彰顯城市文化軟實力

  思南公館,位於復興中路、思南路沿線,是上海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上海成片花園住宅最集中的區域之一。上海10種近代歷史建築類型中,坐擁51棟花園洋房的思南公館薈萃了其中8種——獨立花園住宅、聯立花園住宅、聯排住宅、新式里弄、花園里弄、現代公寓、外廊式住宅、帶內院獨立花園住宅。

  酷暑天,週六晚7時,復興中路505號思南公館思南文學之家,7月裏的最後一場讀書會——“屬於生活的文學·布魯姆的浪漫主義”,開場了。一個“小眾”話題,卻也是近悅遠來。至此,思南文學之家創辦4年來,已為廣大書迷奉獻了194期讀書會。

  走出思南文學之家,懸鈴木樹蔭下,是一幢幢老建築,周公館、孫中山故居……思南路,一條不長的小馬路,卻曾風雲際會,底蘊深厚。

  如今,毗鄰“紅色記憶”的,還有思南公館。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如何保護,如何利用——不讓歷史風貌在歲月變遷中隨風而逝,而要讓歷史積澱更加韻味悠長;既堅持嚴格的保護原則,又堅持歷史文化街區的開放性公共性?思南公館,就是一處彰顯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成功範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楊建正 攝

  修舊如舊

  800噸鵝卵石足見匠心

  思南公館一幢花園洋房,如畫風景,有兩處,尤為別致。

  洋房裏,沿著木樓梯走進頂層閣樓,迎面就是10來米高的天窗。陽光正好,坐在屋裏,一抬頭就能看見白蓮花般的雲朵在窗上跑來跑去。

  洋房外,老房子的外墻原本都有鵝卵石,年代久遠剝落殆盡。施工保護的時候,建設者從南京運來了鵝卵石,因為當初的鵝卵石就來自那裏,一粒粒鑲嵌上墻,洗去表面砂漿,呈現外墻本色,這樣用掉的鵝卵石,共有800噸。

  歷史風貌保護,修舊如舊,這兩處細節,足見匠心。

  老建築的衰敗過程,都有相似路徑。起初,獨門獨戶,然後,歲月流傳,人事變遷,一戶變成72家房客,破壞性使用,加劇衰敗。

  2001年,《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立法調研時,思南路上老建築的破敗,觸目驚心。是讓老建築留在72家房客手上繼續破敗下去,還是回收後,修舊如舊,開發新功能,保護性利用?這,曾經爭議巨大。思南路歷史風貌保護,選擇了後者——歷時10年,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資金”打造完成思南公館。

  1999年底,思南公館立項啟動,通過協議置換保護開發。2010年,項目竣工投入運營。整個思南公館建築面積約7.88萬平方米,其中保留保護老建築近3萬平方米,新建建築2.7萬平方米,地下空間2.2萬平方米。改造後這裡成為高品質商住綜合社區,涉及四個功能區——花園式酒店區、酒店式公寓區、商業內街區和企業公館區。

  漫步今日思南公館,人們不只驚嘆于海派老屋的精緻大氣,更不難在歷史風貌保護與現實開發利用之間,管窺這座城市的文化軟實力。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楊建正 攝

  一把紅椅

  194期讀書會描畫夢想

  思南文學之家,每個週六都會有讀書會。

  復興中路505號大門口的外墻上,有一處二維碼,掃一掃,就可以知道思南文學之家的歷史。

  走進屋內,迎面是讀書會主講嘉賓的座位。正對著嘉賓座位,是一把紅絲絨座椅。這把座椅,一年當中只屬於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上年度的思南讀書會“榮譽讀者”。“榮譽讀者”來自綜合考評,不只是參加讀書會的次數多,而且還有別致的心得創見。

  思南讀書會,從何而來?思南讀書會的未來又如何?

  2013年,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題詞的“思南文學之家”落戶思南公館,隨後讀書會火熱開展,激活了思南路的人文因子,申城的一處“閱讀地標”開始形成。同時,思南路沿線市社聯、市科協也陸續推出相關閱讀活動。

  面對組織者和市民的雙重熱情,是任其散落式發展,還是因勢利導,提升整個街區的閱讀品質?黃浦區決定,就是創設平臺,做好服務,吸引更多的社會主體參與思南路沿線閱讀推廣的活動。

  2015年,黃浦區推出“書香思南·人文中軸”系列活動,12個品牌活動不管形式如何,“分享互動”都是關鍵詞。其中,“思南讀書會”由作家或者評論家分享圖書的主要觀點和創作過程;“書聲分享會”以説、讀、畫三種形式挖掘書本中打動人心的力量,為青年白領創設交流分享的平臺;“望道講讀會”“思南健康學堂”先請嘉賓作主題演講,推薦與演講內容相關的書籍,最後與現場聽眾互動。活動還在思南路周邊街區的咖啡店、書店、地鐵站推廣閱讀,持續傳播,擴大影響。

  自啟動保護性開發利用的16年來,思南路,成了明珠。閃閃發光,不只是因為歷史文化風貌保護,更有種種已經實現了的和走在路上的夢想。其中一個夢想,正是“思南文學獎”。

  “思南文學獎”,因何而來?194期思南讀書會,應邀演講的,有多位諾獎獲得者,也有眾多在讀者中一呼百應的各流派作家。聽眾來自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段,既有文學愛好者,也有專門從事寫作的人。在第100期讀書會後,讀書會主辦者和參與者有了一個創意:有朝一日,可否設立“思南文學獎”,獎勵來自各地、在文學創作中獨樹一幟的作家作品。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一位讀書會聽眾,是起步不久的作家,他希望,有一天,在這裡,能從聽眾變成演講者,否則,太愧對作為作家的“虛榮心”;更幸運的話,榮獲“思南文學獎”,如此,足慰平生。

  思南路可以從破舊的街區變成歷史文化風貌保護的城市明珠;有朝一日,誰説“思南文學獎”不會夢想成真?或許,“思南文學獎”,已是走在路上的夢想了。

  申城“文化軟實力”,滲透在修舊如舊的老建築中,也滲透在12個書香品牌活動之中——書香思南的光榮,屬於讀者,更屬於這座城市的文學夢。

  公共文化

  100%公有化打造品牌

  “書香思南·人文中軸”,思南公館的定位,不是房産開發,是公共文化空間;因此,文化活動的公益性、開放性,豐富性、多樣性,必不可少。

  這些必不可少,如何實現?思南公館的答案是:堅持公有化和區域化黨建聯建。

  迄今,思南公館的産權,公有,而非私産。2005年,為平衡改造資金,思南公館曾打算將大部分別墅出售,但被市政府否決,“只租不賣”原則,確保思南公館的公共性。2008年,金融危機,思南公館曾打算分散出售、長期租賃,市政府再次明確,歷史保護建築要堅持向公眾開放,形成服務公益、配套商業的格局定位。2016年,國企永業集團先後收回了思南公館項目外資與其他國企的股權,形成了100%獨資運營,專心致志打造文化品牌。

  “思南書集”“思南紀實空間”“海派旗袍思南之家”“思南露天博物館”“海上思南市集”“思南街角之聲”“思南摩登復古季”等一系列品牌活動讓思南公館日益成為城市旅遊新地標,全民閱讀金坐標,公共空間文化活動風向標。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品牌活動凝聚提升了思南公館的人氣,思南公館項目的經濟效益因此大幅提升。新租戶入駐,老租戶續約擴租,思南公館總體運營更加成熟,進入良性循環,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相得益彰。

  導覽·思南文學之家

  地址:復興中路505號

  交通:公交41路、24路瑞金二路復興中路站,公交933路、36路重慶南路復興中路站皆可達,地鐵9號線日月光打浦橋站毗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