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德:大隱于市的海派平民畫家

2017-08-03 13:45:3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彭麗):2017年8月2日,走進張繼德位於徐家匯文定路的竹韻軒。這個名字起得很清雅,似乎能想像到,寒舍一間,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翠竹疏枝密葉之間。為高溫的上海帶來一絲神往的清涼。

  文定路是上海市中心最有名的畫廊街,這裡匯聚著五湖四海的書畫創作者和愛好者。無論是熙攘的週末,還是喧鬧的周中,遊客絡繹不絕:熱愛中國書畫藝術的中外學者、為了裝修房子前來淘寶的小夫妻、帶著孩子感受和學習藝術的家長,都很喜歡到這裡逛逛。

  張繼德的竹韻軒便藏于這份熙攘中。與其他的畫廊一樣,小巧而精緻,門牌上主人悉心勾勒幾片墨綠的竹葉,呼應著“竹韻軒”三個字,隨風輕舞又逸趣橫生,別有一番風味。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阿德_副本(帶logo)

張繼德(1947年—)。攝影 彭麗

  張繼德,又名阿德,是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有名的新海派花鳥畫家,人稱“海派平民畫家”。從事美術工作幾十年,尊重師法前人吳昌碩、潘天壽等名家作品精妙之績,以及他們在藝術道路上勤奮努力、勇於創新的精神。繼承海派特色的基礎上,融合自己的藝術觀和思想,創作了很多獨樹一格的藝術作品。

  大隱于市,小隱于野

  自古便有“大隱于市,小隱于野”的説法,指的是閒逸瀟灑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徑去才能體會得到,更高層次的隱逸生活是在都市繁華之中,讓心靈凈土獨善其身,找到一份寧靜。

  張繼德和他的竹韻軒,雖立於鬧市一隅,卻給人一種大隱于市的韻味和熟悉的親切感。畫廊的墻壁上挂滿了阿德的作品,有金黃的枇杷、鮮艷欲滴的葡萄、盛開的荷花、高節的翠竹、熟悉的村莊……,充滿了生活的情趣和幸福滿足感。乾淨、淳樸、充滿生機,形象、鮮艷、充滿活力。他説“畫畫是一種享受”,最大的希望是他的作品能帶給人們“快樂和舒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秋荷_副本(帶logo)

張繼德《秋荷》。攝影 彭麗

  阿德的作品善於表達對生活和自然的熱愛。通過生活的感受,傳達對於美好的花鳥蟲魚、草木香果的認知及情感。“覽物之所得”,表現積極樂觀而健康的生活情趣。作品重在表“情趣”,以生活的筆墨表達“生機盎然”,進而將客觀景物的“生趣”和主觀情感的“物趣”統一,達到“生趣天然”的效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酣春_副本(帶logo)

張繼德《酣春》。攝影 彭麗

  人生不多求,一筆已如意

  人類一流藝術家的作品,多半是所謂“雅俗共賞”的,荷馬的文藝、拉斐爾的繪畫、李白的詩歌、曹雪芹的小説。“通俗性”並不妨礙它們本身價值的偉大和風格的高尚,境界的深邃和思想的精微。藝術是“真實的摹寫和生命的表現。”這句話的重點在於真實與熱愛。而藝術的奇特在於鼓勵新創,並不拒絕通俗,因為接納通俗,構成其“人間性”,才易被被大眾所接收。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中號召:“中國的革命的文藝家,有出息的文學藝術家,必須到群眾中去”,文藝工作者“必須和新的群眾相結合,不能有任何遲疑”。 習近平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秋韻_副本(帶logo)

張繼德《秋韻》。攝影 彭麗

  “大眾”和“人民”,指那些天真樸素,沒有受過藝術教育與理論,也沒有在文藝上信奉任何主義及學説成見的普通人。大眾的審美才見證著美的真諦,因為大眾的樸素的宇宙觀是一切宇宙觀的基礎,藝術觀同時也構成一切藝術觀的基本形式。

  歌德説:平凡的要和那不可能的很美麗地交織著。書畫藝術作為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亦須如此。從平凡中創造美,再把美傳遞到平凡的生活中,這似乎是平民畫家阿德的藝術之路,更應該是很多藝術創作者需要學習和堅持的所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