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1933年—),攝影 彭麗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彭麗):2017年7月15日,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對王震老師進行專訪。王震, 1933年生,美術史論家。用50多年的時間,編著有《徐悲鴻評集》、《徐悲鴻藝術文集》、《藝術大師徐悲鴻》、《徐悲鴻年譜》、《徐悲鴻研究》、《徐悲鴻在南洋》、《徐悲鴻》、《徐悲鴻的藝術世界》、《徐悲鴻書信集》、《徐悲鴻誕辰一百週年紀念文集》、《徐悲鴻藝術隨筆》、《徐悲鴻年譜長編》、《徐悲鴻文集》等,共18本。其中有幾本著作,字數高達20萬字。
王震的書房雖不大,但整整齊齊、層層疊疊的排滿了徐悲鴻的研究資料——檔案冊、已完成的著作、整理好尚未發表的書稿,均被分門別類的整齊排放著。這一切,記錄著徐悲鴻的一生,也承載著王震的一生。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眾所週知,您是從事徐悲鴻研究的專家,並且碩果纍纍。首先請您談談,您在什麼時間和契機下,開始進行徐悲鴻研究工作的?
王震:我1960年4月1日畢業于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律系。之所以能提前三個月畢業,一是因為上海宣傳系統工作需要;二是當時成績不錯,加上畢業時我已有近9年的黨齡。當時被分到出版系統, 在出版局下面的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工作。報到的時候看到了所長舒新城的辦公室裏挂著徐悲鴻的六幅真跡。我問舒所長怎麼會有那麼多真跡?舒所長説:“徐悲鴻生前,我們是相交25年的好朋友,我最多收藏徐悲鴻的字畫有51幅,挂出來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自此以後,每次到所長辦公室,就瞻仰徐悲鴻的作品,並開始在圖書館查閱徐悲鴻的相關資料。越是查閱資料,越是欽佩徐悲鴻的藝術成就和愛國熱忱。從此便走上了研究徐悲鴻的道路。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從1960年開始,距今已有57年的時間,請您簡略談談,這半個多世紀,您在蒐集資料和出版著作方面的主要經歷。
王震:1960年春到1979年,這近20年的時間,我主要從事徐悲鴻資料的蒐集工作。那個年代複印很難,特別是很多解放前的資料也不允許複印,我就手抄。一個人抄得慢,就讓夫人休息時間幫我抄。
從1960年在辭海編輯所工作開始,到退休的36年時間,我從來沒有午休過。別人午休的時候,我就到我們單位的圖書館查閱和抄錄資料。圖書館裏收錄著從清朝末年開始的詳細的資料,報紙就有400多個品種,這對於我蒐集資料非常有利。
其實,徐悲鴻是1919年從上海走向世界的。他在歐洲呆了近七年後,又于1927年秋回到上海。1928年徐悲鴻從上海到南京國立美專任教,抗戰時期又到了廣西桂林。1937年年底到重慶,1939年初至1942年,徐悲鴻主要在南洋(新加坡、印度等地),1946年徐悲鴻到達北平,直到去世。這是徐悲鴻的一生。為了詳細獲取每個階段的資料,我尋遍徐悲鴻到過或生活過的每個地方。所有能聯繫到的徐悲鴻的好友和學生,都會拜訪,掌握第一手資料。1960年春至今,這 57年,已經養成習慣,每每看到徐悲鴻先生的資料,必整理歸類。
1979年起,我便開始著書創作。因為掌握的資料多而詳細,可以具體到每一年、每一月甚至是連著幾天,所有的資料都有年月日、有據可查,寫起來就很容易。迄今為止共出版了18本著作,其中有幾本字數在20萬字左右。
王震著作。攝影 彭麗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2013年8月24日召開的徐悲鴻國際研討會上,您發言提到徐悲鴻的出生日期並不是7月19日,能具體談談這個問題嗎?
王震:是的,我在研討會上專門提到了徐悲鴻生日的問題。現在外界的説法是徐悲鴻出生於1895年7月19日,我認為,1895年是對的。但7月19日這個日期,是沒有史料根據的。徐悲鴻1950年3月份給朋友的一封信上寫到:我生日為陰曆5月26日。1895年陰曆5月26日轉換成陽曆是6月18日。這是從徐悲鴻先生的信件裏得以證實的。另外,徐悲鴻生前1945年在重慶過50周歲壽辰,也是在當年的陽曆6月18日過的生日。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作為研究徐悲鴻的專家,您如何評價徐悲鴻和他的藝術?
王震:徐悲鴻是享譽中外的藝術大師,卓越的美術教育家,愛國主義戰士,是20世紀我國新美術運動的推手。徐悲鴻的藝術思想,是無産階級的藝術思想,是中國先進的思想。徐悲鴻1918年在北大就明確指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採入者融之。”
説起徐悲鴻的藝術,其實在1926年徐悲鴻從國外第一次回來探親時,就有文章評論説:“徐悲鴻的畫作,確定了其在中國畫界的領袖地位。”徐悲鴻創作、理論、教育各方面都非常優秀,值得稱譽。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徐悲鴻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但外界仍有批評的聲音,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王震:藝術是允許評論的,但必須實事求是。80年代中期,對徐悲鴻的批評比較多,集中在對他的藝術主張的批評上。這並不客觀。徐悲鴻的藝術主張實際上體現的就是無産階級的文藝觀和文藝政策,與當時國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藝術觀是吻合的。很多人把中國沒有深入學習和引進西方藝術的自由化思潮等都歸過於徐悲鴻的阻力。這不客觀,也不科學。徐悲鴻曾説:“西方畫之可採入者融之”,西方藝術中好的方面我們要學習,但我們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和藝術表現形式,西方藝術即使是現在也不可能在中國佔統治地位。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從事了半個多世紀的研究工作,相信對於如何做好研究工作您有自己的經驗,能簡單談談嗎?
王震:最關鍵的兩個字就是“認真”。做學問一定要認真,這不是事業,是責任。對於徐悲鴻的研究,一開始我就是抱著認真做好的想法進行的。人的精力其實是有限的,決定做了,就要盡力做得完整一點、健全一點。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您用半個多世紀的努力,完整呈現徐悲鴻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用徐悲鴻研究工作上,是否有遺憾?
王震:因為是自己喜歡的事業,從來沒有想過是否有遺憾的問題。要説遺憾的話,我唯一的遺憾是出生太晚,而徐悲鴻過世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