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打造開放創新的高品質新區

2017-08-07 08:46:53|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五年來,自貿區和科創中心建設兩大國家戰略的實施引領改革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浦東:打造開放創新的高品質新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上海光源,張江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首個地標,目前正在建設二期擴容工程。張鎖慶攝

  這是很不平凡的五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上海,肩負勇當改革開放排頭兵、敢為創新發展先行者的重要使命。在這五年間,全市黨員和幹部群眾全面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萬眾一心,砥礪奮進,在奮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跨越中,上海“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再上新臺階,人民生活和各項事業發展水準又有了大提升,站上了新的更高起點。

  迎接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我們回望砥礪奮進的五年,深刻認識到:謀劃上海工作,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工作的指示要求,胸懷全局、著眼大局,堅持服從服務國家戰略,緊密結合本市實際,堅決把黨中央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貫徹始終、落到實處;推進上海發展,要不斷解放思想,勇於創新,敢為人先。

  從今天起,本報推出“聽書記説?黨建引領促發展”系列報道,努力用基層的鮮活故事、百姓的生動體會、幹部的昂揚精神,展示上海各區各條戰線在這五年中取得的優異成績,展現上海幹部群眾勇毅篤行的精神面貌。

  7月底召開的浦東新區四屆區委二次全會,在總結部署半年工作的同時,通過了《中共浦東新區委員會關於深入推進依法治區加快建設發展法治浦東的實施意見》。熟悉浦東的人明白,這份火熱出爐的文件意味著一項事關浦東改革發展的系統工程已經啟動。

  浦東應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浦東改革發展、砥礪奮進極不平凡的五年——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此建立;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浦東承擔著核心功能區的建設重任。這兩大國家戰略的實施,引領浦東改革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改革的內涵不斷豐富,改革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深化改革必須付出加倍努力。”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主任翁祖亮表示,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繼續解放思想、勇於突破,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在“闖”和“創”上用勁使力。

  刀刃向內,把改革進行到底

  從總體方案到深化方案再到全面深化方案,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是當前浦東改革的首要任務。當改革邁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更需要有決戰決勝的勇氣、苦幹但不蠻幹的智慧、釘釘子精神的韌勁,才能把改革進行到底。“更加注重法治引領”,正是浦東必須面對的一個新的改革使命。

  普華永道商務技能培訓(上海)有限公司,是註冊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的中國首家外商獨資職業培訓機構。近四年來,上海自貿區這片試驗田精心培育出了眾多的“第一”,而普華永道的這個“第一”意義又不一般——它是“證照分離”改革在浦東率先啟動後,市場主體直接受益的鮮活案例。全程參與機構開設的普華永道中國創新服務部主管合夥人蔡曉穎説,改革降低了準入門檻,企業創新的熱情一下子被激發出來,“我們願意‘第一個吃螃蟹’。”

  今年,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成為重中之重,核心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這實際上就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不是對著別人,而是對著政府

  自己手中的權力。浦東將聚焦審批頻次比較高、關聯度比較強的審批事項,推進落實加強市區協同,區級事權自主改,市級事權聯合改,國家事權提出需求推動改,加大改革力度,做成標杆。

  以建設開放度最高的自由貿易園區為目標,邁入3.0版本的上海自貿試驗區瞄準“三區一堡”建設目標,力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與“殺開一條血路、撕開一道口子”的浦東開發開放初期相比,此輪改革向縱深推進,必須處理好改革與法治的關係。

  浦東已下定決心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最近,浦東新區區委全會通過的“法治建設實施意見”就是一個重要步驟,區人大將出“決定”,區政府將出“方案”,在政務公開、規範性文件管理、行政執法、行政訴訟等方面拿出改革舉措。

  改革征程時不我待。浦東將肩負起新的改革重任,更加注重可複製可推廣,堅持“是國家的試驗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用培育“苗圃”的標準來推進改革,形成能在全國複製推廣的經驗;更加注重制度創新,堅決不搞“政策洼地”,而是聚焦現行經濟管理體制中與開放型經濟不相適應的矛盾焦點,構建同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更加注重系統集成,要把握大勢大局、加強頂層設計,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不斷放大政策集成效應。

  多元聯動,科學城創新活力迸發

  上海光源,張江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首個地標,目前正在建設二期擴容工程。加上全球生命科學領域首家綜合性大科學裝置——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有望於今年在國際上率先實現10拍瓦鐳射輸出的上海超強超短鐳射實驗裝置、軟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用戶裝置等等,張江已成為全球大科學裝置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科學特徵明顯、科技要素集聚、環境人文生態”,作為科創中心的核心功能區,張江科學城建設快馬加鞭,而承擔重任的浦東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改革主線:建科創中心,重點是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核心是體制機制創新,關鍵是人才。

  未來,“多元聯動”格局將在這片科創熱土上形成:“雙自聯動”,促進跨境研發便利化,推動創新成果高效轉化,完善創新生態環境;“雙城輝映”,引導金融城資源支持科學城科技創新,打造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服務體系;“雙區協同”,張江科學城是核心功能區,臨港是主體承載區,兩大區域要在創新鏈和産業鏈上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今年啟動的張江跨境科創監管服務中心,是“雙自聯動”的一大成果。借助上海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優勢,張江把原來設在機場口岸的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搬到了園區和企業“家門口”。企業進口研發材料的通關時間,由原來二至三個工作日,縮短為6小時至10小時。生物醫藥、積體電路等對通關時限要求高的行業,無疑收穫了一個重要利好。

  集聚國際化高層次人才,浦東求賢若渴。前不久,全國首個海外人才局在此揭牌成立,推出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九條措施,在海外留學生群體中引起熱烈反響。浦東新區提出建立“1+X”海外人才政策體系,其中,“1”是制定一個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強海外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意見,“X”是貫徹總體意見的若干政策舉措,包括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促進海外人才創新創業、進一步優化海外人才配套服務環境等各個方面。

  從“園區”轉向“城區”,張江科學城即將集中上馬一批科技創新、城市功能、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等項目,完善科學城的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讓更多科技人才在此安居樂業、迸發活力。

  民心所向,提高滿意度和獲得感

  一張桌子、一台電腦、一名工作人員,居委會裏一個類似企業“前臺”的空間,就能“全崗”受理居民大大小小的訴求。浦東新區陸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冬娣道出了正在試點的“家門口”服務體系的妙處:居民辦事可以不出居民區,負責接待的值班人員基本都能當場辦結;複雜問題也用不著到處跑,一口受理後,兩個工作日內給予回復。

  改革不是自娛自樂,一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是提高老百姓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根據群眾的需求設計謀劃,浦東新區把分散在19個區級部門的42個服務項目下沉,在群眾需求最多、問題最突出的地方建設服務站,整合包括黨群、政務、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社區管理七大服務功能。經過集中試點,目前這一服務體系已出臺總體方案,今年年底推廣至50%的村居,明年將實現全區覆蓋。

  更多類似“家門口”的舉措正在浦東新區落地生根,這裡的改革發展與民生改善越貼越緊:不斷加碼的“五違四必”和中小河道整治讓居民感受到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的顯著改善;今年11月底實現21公里全面貫通開放的黃浦江濱江東岸空間,讓老百姓擁有更多公共活動空間和親近自然的好去處;浦東新區民生支出佔到財政支出的40%以上,做到財政收入有一分增長,民生投入就有一分改善,使廣大群眾與浦東同成長共進步……

  面向未來,上海要建設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成為令人嚮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而浦東正在描繪的美好藍圖就是按照“三個城”的定位,打造開放、創新、高品質的新區。當每一個在浦東生活和發展的人精神上有歸屬感,這個地方就有了最宜人的溫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