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多家進口直銷中心DIG關門

2017-08-11 10:45:02|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滬多家進口直銷中心DIG關門 最大旗艦店竟成社區日化超市

  前兩年,上海各大商圈颳起了一陣進口商品直銷風暴。只做進口商品的外高橋進口商品直銷中心,即“DIG超市”人氣急升,以進口海鮮、水果引爆搶購熱潮,十余家大大小小的DIG超市分店佈滿上海各個城區。然而,一年半後,記者走訪發現,這些進口商品直銷店有的改換門庭,有的關門倒閉,有的收縮陣線、苦苦支撐。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DIG進口商品直銷中心臨港店門前空無一人

  現場:滬上多家DIG關門 最大旗艦店竟成日化超市

  日前,記者來到唐鎮顧唐路2816號,這裡曾經是DIG商品直銷中心上海最大旗艦店,開業于2015年8月,不過,這家號稱在家門口就能購買到“自貿”進口商品的門店,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家社區日化超市。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店內堆在角落裏已經積了一層灰、印有DIG標誌的手推車之外,店內店外毫無任何之前DIG的痕跡。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DIG超市貨架上空空蕩蕩

  “之前那家超市商品的價格太貴了!店內標價為十幾元的商品都很少,連牙刷都要50幾元。”日化超市的老闆娘告訴記者,他們去年年底從原來DIG超市的負責人那裏接手該店,後將原先的全部進口商品改為日化生活超市,縮小了超市的規模,今年年初重新開張。

  而位於市區的DIG徐匯店,記者去採訪時也撲了個空,據了解,其在今年三月底也關了門,而記者查詢得知,其正式開業僅僅在15年2月,也就是説開業僅兩年,這家店也關了門。

  位於16號線滴水湖地鐵站出口臨港店倒是沒有關門,不過,形容其經營狀況可謂“貨少人空”。儘管是週末下午,偌大的超市內購買者寥寥無幾,貨架上部份商品稀缺,且只有一個收費口在服務狀態。記者仔細觀察後發現,其商品以進口食品和酒類為主,少量的化粧品也大都為韓國進口。記者隨機拿了韓國某品牌的洗髮水與電商的價格進行比較,DIG臨港店內的標價是86元/400g,天貓超市的標價是88元/400g。不過,2塊錢的差價不足以讓顧客“捨近求遠”,該店也並無價格優勢。此外,一些臨保的食品倒是在打折促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臨港店內“呂”洗髮水貨架

  回應:關門店只是加盟店 係私人老闆決策

  兩三年前,DIG的火熱程度依然歷歷在目,進口海鮮、水果引爆的搶購潮排隊買單需要50分鐘,由於顧客太多,保安乾脆貼出行路指南,部分門店的每月的銷售業績已經超過千萬等消息頻出,甚至有新聞報道稱,DIG計劃未來5年開出20-50家門店,而如今為何部分門店紛紛關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DIG超市內顧客很少

  對此,外高橋進口商品直銷商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目前已關門停業的DIG徐匯店、龍陽路店、唐鎮店等均是加盟店,由私人集資加盟經營,只是由總公司提供統一的進貨渠道,因此關門停業是私人老闆的決策。

  據媒體報道稱,DIG的受歡迎因其價格優勢,而其價格優惠的秘密在於‘進口商品直銷’這一特殊模式,其依託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優勢,攜手自貿區內外2000余家國外廠商及其在華總代理,通過直銷模式減少進口商品流通環節,將省下來的流通成本讓利消費者。

  DIG的工作人員曾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直銷模式就是將中間環節減到最少,直銷中心的所有貨源都向一級進口供應商直接採購。並且不向供應商收取後臺費用,通過供應商提供供貨價及市場零售價,DIG以此作為參考再定價,再放低毛利爭取價格親民。

  既然,中間環節減少到最低,進貨渠道是一級供應商,價格還低,為何加盟的私人老闆還要關門?有業內人士認為,進口超市之所以大多舉步維艱,關鍵是沒有打通渠道關。該業內人士稱,2015年左右進口超市掀起了一陣開店潮,其背景是從2012年開始的海淘熱,讓很多人看到了商機,紛紛在沒有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盲目上馬,結果很快進入瓶頸期。作為深耕進口商品業務近十年的資深人士,他認為,做進口超市首先要有過硬的渠道,如果是一手供應商是再好不過,假如只靠國內代理公司拿貨肯定沒有多少利潤可賺。

  專家:稅收政策變化 跨境電商價格優勢縮小

  對於DIG關門工作人員的回應,上海市商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齊曉齋並不認同,他認為主要還是稅收政策變化的影響,主要“行郵稅”改“跨境電商綜合稅”。DIG的工作人員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少人對DIG的價格存在誤解,以為在保稅區內銷售,自然就是免稅的。事實上,DIG的價格已包含各種稅。

  據了解,所謂"行郵稅",是對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的簡稱,是在大半世紀前制訂的,當初主要是為照顧僑眷,簡化進口手續,對個人攜帶進境的行李和郵遞物品,一律只徵收"行郵稅",以區別於貿易和買賣的關稅。而自2016年4月8日開始,我國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商品實施新的稅制,規定所有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不允許再以繳付"行郵稅"方式來郵遞商品,必須遵循正常商貿渠道來繳納各項進口稅,包括海關稅、商品增值稅和消費稅等(內地俗稱"海淘稅")。同時,"行郵稅"的稅率亦即時上調,由原來的10%至50%升為15%至60%。

  齊曉齋告訴記者,過去,跨境電商進口母嬰、食品、保健品、日用品等,只要繳納10%的行郵稅。且稅費在50元以下的,還可免征稅。也就是説,500元以下的上述品類進口商品是免稅的。而新稅制下,儘管規定在限值(2000元)以內進口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免征關稅,但仍需繳納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徵收。如果超過限值,就要按一般貿易方式全額徵稅。

  按新政,跨境電商企業進口母嬰、食品、保健品、日用品等産品,最少也要承擔17%的增值稅的70%,即約11.9%的稅負。而部分原本百元以內可享受免行郵稅的化粧品,因還需額外繳納消費稅,因此漲價幅度更大。“這縮小了跨境電商與一般貿易進口之間的差別。”齊曉齋認為。

  齊曉齋表示,此前,部分直銷中心由於享受行郵稅等稅率優惠政策,商品價格更加實惠,然而,由於稅收政策的改革,相比于市區內的各大進口超市,品類又不夠全,價格也不具優惠的話,生存就難以維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