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嵩平:心態為宣 笑聲成墨

2017-08-15 16:40:3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張嵩平_副本(帶logo)

張嵩平(1957—)。畫家供圖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彭麗):2017年8月12日,筆者對話著名書畫家張嵩平。張嵩平是一位具有正能量的書畫家,談話中時不時幾句逗趣的日語或英語,讓現場笑聲不斷。他説:“哭也是一天,樂也是一天,不如開開心心每一天。”

  張嵩平好學善思,自創用丙烯材料在銅版或宣紙上作畫。他説,用丙烯兌水調顏料,濃淡很重要,如果丙烯粘稠度調和不到位,效果很難表達出來。為了達到最佳效果,張嵩平不斷嘗試,濃了加水,淡了加丙烯,直到調到合適的比例。他説:“熟悉丙烯作畫的過程,就像農民種地要熟悉土壤的屬性,什麼田可以種水稻,什麼田可以長棉花,不是所有的田都可以長水稻棉花。在我們的藝術裏,這要靠悟性和不斷的嘗試。”

  張嵩平運用丙烯材料把西洋畫的五光十色搬到中國畫裏來,和水墨滲透交融,以“實驗水墨”的精神來刻畫藝術家心中對大自然乃至神秘宇宙的嚮往和探索。他説:“丙烯作用於銅版,畫面會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而作用於宣紙就會顯得柔和而朦朧。這兩種美一剛一柔,便可把大自然的陰陽表達的淋漓盡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_副本(帶logo)

張嵩平《魚樂圖》。畫家供圖。

  “難道你不覺得我的作品有光怪陸離的神秘嗎?”

  張嵩平的作品色彩自然逼真,鮮艷而不缺雅致。抽象的墨塊、寫意的彩墨,勾畫出時而混沌時而清澈的流水。畫面上洋溢著正氣、文氣、精氣,用色用墨中蘊含著墨韻、神韻、氣韻,盪漾著作者內心的澎湃激情。

  王原祁説,神與心會,心與氣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絕無求工求意之意,而工處奇處蜚然與筆墨之外。

  張嵩平創作的水系列彩墨畫,用充沛的熱情去描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奔流的瀑布、涌動的朵朵白雲,水和雲都是漂流不定,柔情萬鐘。雲水的偏愛體現了對自由靈魂的渴望,舒展出開闊的空間,尋覓到生命的能量與光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張嵩平 皓月秀山清泉圖_副本(帶logo)

張嵩平《皓月美景圖》。畫家供圖

  “心態很重要,做喜歡做的事情,我要畫畫而不是要我畫畫!”

  張嵩平説:“能畫畫,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然後他補充説:“為了怕別人妒忌,我才加了‘之一’,其實我想説的是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的幸福很簡單,每晚能沉沉入睡是一種幸福,每天能開心生活是一種幸福,能與朋友聚會談天是一種幸福,能畫畫更是一種幸福。

  張嵩平不驕不躁,心態平和。他説:“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就願意做個愚者,就算嘗試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總有一次成功。”

  畫畫就是畫心,心態好,把心量打開,這樣出來的作品才有正氣。畫畫時要愉悅、要用心、要主動、要幸福、要善於創造。張嵩平主張學以致用,他小楷的“童子功”不錯,就把書法的線條帶到國畫裏運用;他有多年印刷行業的經驗積累,就把印刷行業的技能勇於創作。他認為一切對創作有用的,都應重視。

  馬蒂斯曾説, “誰想獻身繪畫,誰首先就得通曉語言。”張嵩平通過自學精通日語,並坦言準備再學英語,他説把學英語當作學外地話,在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就肯定能成功。藝術其實就是一門語言。同樣需要縱觀全局,著力細節,需要靠勤學和實踐積累才能實現。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_副本(帶logo)

張嵩平《春山飛流圖》。畫家供圖

  藝術要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

  談話過程中,張嵩平給我們看他的攝影作品,有上海的傍晚、晚上的荷蓮、生活中的靜物動感 。張嵩平拍攝的山水畫作品的小視頻,配上風聲,有一種觀賞瀑布的立體感。他説生活和大自然都是真正的老師,全身心融入到大自然的境界裏去,崇尚自然,是對藝術和人生的大愛。

  著名的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有句名言:藝術是大自然映現在人間的東西,重要的是要好好磨鏡子。張嵩平説,他要把偶然的東西和自然的東西變成必然的東西。並堅信只要堅持,一切都有可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