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碧海青山孕育“金山銀山”

2017-08-15 09:08:3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城市沙灘、郊野公園、生態田園、觀光工業、特色小鎮,生態文明畫卷令濱海遠郊煥然一新 金山:碧海青山孕育“金山銀山”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金山城市沙灘通過水質修復及景觀營造形成水清、地綠、景美的城市濱海濕地。記者趙立榮 通訊員王志剛攝

  金山城市沙灘西側,原來的荒野灘塗之上,誕生了“鸚鵡洲”———一座相當於33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濕地公園。濕地凈化展示區、鹽沼濕地恢復區、自然濕地引鳥區,三大區域合圍出一片藍天碧海、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

  “鸚鵡洲”,是正在建設的金山國家海洋公園的組成部分,也是金山區海洋生態文明畫卷的重要一筆。從能遙望“金山三島”的海邊灘塗開始,濱海旅遊帶、中部生態圈和生態廊道、古鎮文化旅遊帶,恰似一座綿延的“綠色金山”。金山區委書記趙衛星説:“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續。金山區擁有難得的海洋資源和廣闊的綠色腹地,我們要凝聚智慧,下好綠色發展這盤大棋,用‘海洋金山’和‘綠色金山’概念呈現金山之美,以高品質生態提升金山區的核心競爭力。”

  豐沛負氧離子提升群眾滿意度

  幽靜的水上森林,野鴨、野雞、白鷺、野兔、刺猬在林間出沒……一組金山區水源涵養林的照片不久前爆紅網絡。事實上,位於黃浦江上游的金山區,兩岸遍植200至500米寬的水源涵養林,總面積達到1.5萬多畝。除此以外,金山區還有一萬多畝生態片林,為上海這座超級大都市構築起一道綠色屏障。

  豐富的負氧離子,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今年4月,在市環保局組織開展的全市測評中,公眾對金山區環境保護的滿意度位列第一。這讓趙衛星有點意外。但數據不會騙人:今年上半年,金山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138天,優良率76.2%;PM2.5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6%。

  “當家人”知道,金山區生態功能日益凸顯的背後是全區上下怎樣的努力。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金山區于2015年啟動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共實施511個項目,總計投入185億元。目前,新一輪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正在醞釀。金山區用三個月時間全面完成2426個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的清理整頓。在去年以來的“補短板”行動中,金山區在拆違、中小河道整治等方面也都走在郊區前列……

  邁入“十三五”,金山區謀劃的一盤“生態大棋”也已落子佈局。根據規劃,這裡將新增1.5萬畝防護林,新建六處3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城市公共綠地;形成15個左右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30個區級美麗鄉村示範村;依託水源涵養林、生態林、廊下郊野公園,打造中部生態圈;結合建設國家海洋公園,打造濱河生態廊道和生態濕地……

  生態田園、觀光工業涵養“別樣風情”

  對於綠色和生態的持久投入,需要定力和擔當。金山區把綠色視為吸引力,把生態看作競爭力,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思想,努力探索以綠色涵養城區惠及群眾的路徑。

  實踐證明了這一理念。總規劃面積21.4平方公里的廊下郊野公園,在上海首批五座郊野公園中率先開園,第一年就接待遊客超80萬人次,被譽為以生態、生産、生活為主題的“多功能觀光農場”。趙衛星覺得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樣本,“當都市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如何高效優質地服務城市居民、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是金山區這些年一直在傾力破解的難題。為此,我們積極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注重打造一個個‘田園綜合體’,充分發揮都市農業的經濟、生態和服務功能。”

  據了解,除廊下郊野公園之外,金山區已涌現諸如金山嘴漁村、呂巷水果公園、朱涇鎮“花開海上”生態園等一批“田園綜合體”群落,去年共接待遊客381.2萬人次。

  田園風光,詩意棲居,金山區的工業也嘗試著“別樣的風情”,逐漸成為可以觀賞的風景。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企業“準入標準”不斷提高,“觀光工廠”蔚成風氣。以工業生産過程、工廠風貌、工人工作生活場景等吸引遊客的“觀光工廠”,改變了傳統産業的經營模式,成為以製造業服務化為主要特徵的“2.5産業”。

  和傳統工廠相比,“觀光工廠”的生態、環保、管理標準自然更高。落戶金山工業區的和輝光電、沃迪機器人、西門子、全麗集團、南僑集團等一批新型工業企業,目前都在試點或積極準備轉型為“觀光工廠”。金山工業區已規劃設計30萬平方米的集中式觀光工廠,吸引食品、生物及健康産業台資企業落戶,探索利用觀光資源和互動體驗資源將傳統工業區轉型為工業文化和旅遊産業相結合的新型園區。

  “小鎮更新”優化美化生態人文環境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金山區仍然“有空間”,是全市先進製造業的集中後備用地之一,但空間的利用必須從“未來”入手,由“生態”落子。

  “創新創業讓金山區這塊熱土活力無限。站在未來考慮,更重要的是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推動産業轉型。”趙衛星表示,金山區近年來確定了重點發展智慧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新材料四大新興産業,張江金山園、金山科創園等孵化器應運而生。目前,金山區的産業能級持續提升,四個産業集群已佔到除石化外區屬産業比重的70%,今年上半年實現産值346.4億元,同比增長14.6%。

  不過,與數字相比,産業佈局的“生態”是否平衡更值得思考。

  去年,住建部公佈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楓涇古鎮名列其中。此前的2010年,楓涇鎮被國家發改委批准列為第一批全國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建設“眾創·體驗·共享”的美麗小鎮,探索統籌空間、規模、産業三大結構,是楓涇鎮以“試點”身份,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路徑。

  今年7月,沉寂已久的原上海第七印綢廠金山分廠舊廠房“甦醒”過來,開工建設為全新的“長三角路演中心”,致力於促進跨地域、跨行業、跨組織間的資本、技術、人才和信息的集聚、交流、交易和展示;而一座現實版的“開心農場”———楓涇鎮“星創天地”實踐基地開開農場,則以“手機種植,共享菜園”的形態探索著分享經濟和智慧農業有機融合的全新模式。據統計,目前正在楓涇推進的“特色小鎮”項目總計34個。

  金山區把楓涇鎮的探索稱為“小鎮更新”,既包括對小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實體的改造改善,也包括對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等的優化美化。國際化大都市裏的“特色小鎮”,該是怎樣的一種存在?金山區決心“闖”出一條路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