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閱讀上海100勝 52 | 練塘蛙鳴 稻花香裏説豐年 魚米之鄉村村美
聆聽童年記憶中的蛙鳴,遠觀白墻黛瓦與木質涼亭相映成趣。練塘的特色農産品、豐富的文化底蘊、綠色生態環境和休閒旅遊業,讓人們在品嘗“練塘味道”中獲得更多精彩體驗。練塘雖小,卻別有一種恬靜的節奏。
戀上·練塘
環橋遠景見浮圖,
浩淼煙波問釣徒,
知否雷峰同矗立,
曉鐘疑是夢西湖。
——節選自《練塘八景》詩選
圖説:東莊村。李銘珅 攝
“練塘鎮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是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陳雲同志的故鄉。以‘紅色、綠色、古色’為特色的‘三色練塘’已成為練塘的一張名片。”練塘鎮黨委書記王永根説,紅色以陳雲紀念館為代表,體現革命傳統文化的主旋律;綠色表現為田多、林多,水好、空氣好,農田面積5.85萬畝,佔鎮域的41.6%;古色以練塘古鎮為依託,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有古建築、古寺、古橋和古樹,古鎮核心風貌保護範圍16.5公頃。
在練塘,有一棵上海最大的白玉蘭樹,位於原練塘鎮政府機關院子內,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古樹名木。該樹高8.7米,胸圍0.72米,冠徑6米。初春花開時分,3000余朵白花競相開放,近似玉蝶翔集,遠望白雲一團,清香陣陣,是練塘古鎮的一大景觀,也是歷史的見證,活的文物。建於宋景定年間的明因寺是練塘八景之一,而今雖寺院已毀,但種植在寺後的兩棵750歲銀杏樹,仍生機勃勃,樹圍達4.55米,該寺已被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練塘古鎮老街就在鎮中市河兩側,兩條石板路隔河相望。“高屋窄巷對街樓,小橋流水處人家”構成了練塘獨特的景觀。街道兩旁的民居重脊高檐、過街樓、河埠頭、長廊、幽弄和深宅使古鎮呈現古樸、恬和、幽靜的風貌。
據王永根介紹,練塘鎮立足區位、産業、生態資源優勢,確立了“世界著名湖區戰略腹地”“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示範鎮”“運動休閒小鎮”的發展定位。通過做好“騰挪土地空間”“發展生態旅遊”“補齊民生短板”“堅持從嚴治黨”四篇大文章,積極打造機場板塊、古鎮板塊、工業園區板塊、涵養林板塊、美麗鄉村板塊五大板塊,為練塘未來發展贏得先機。
圖説:蛙稻米農田中農民割草。李銘珅 攝
美麗·鄉村
斟美酒,膾新魚,
除卻清閒總不如。
——節選自元代管道升《漁父辭》
生態資源優勢是練塘最大的優勢,但是同樣受生態保護和水源保護兩大保護區的制約,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多年處於青浦區末位。通過美麗鄉村建設補齊民生短板,提升群眾獲得感,是當務之急。
目前練塘鎮已創建東莊、蒸浦、東厙、葉港、徐練、太北、泖甸七個區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其中東莊、蒸浦兩個村成功創建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我們東莊村村容整潔,田園風光怡人,傳統民居與現代農業相結合。”練塘鎮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俞付林介紹,這裡計劃發展旅遊休閒觀光農業。遊客不僅可以在此收割水稻、採茭白、學插秧、種蔬菜、釣魚蝦……還可以住進當地的民宿,體驗鄉間的獨特風情。
歷史悠久、文脈綿長的東莊村,是宋元才女管道升的家鄉。管道升的夫君趙孟頫著有《松雪齋集》,在大蒸港北側、現東莊村南邊,建有“松雪讀書檯”。在俞付林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東莊村新建的一處民宿。“10月左右就可以對外營業了,那邊就是黃浦江,這邊是我們的稻田,在這裡過一個週末,對於住在市中心的市民來説,無疑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體驗。”
“百善孝為先”“言必信,行必果”……東莊村捨得墻壁上,處處可見先賢的古訓。古訓旁還配有生動的插畫,訴説著古樸的民風。“新農村建設就是要給老百姓帶來實惠,我們村裏不僅建設了一座文化大禮堂,可以為村民辦婚喪喜事,而且還建立了一座老年人日間照料所。今年夏天特別熱,村裏不少老人都到這裡來避暑。”
東莊村是個長壽村,村裏90歲以上的老人有十多位。孫阿四老人正在照料中心裏看電視,雖然已經年過九旬,但思路非常清晰,“我們一頓中飯只要3元錢,價格便宜,服務又好。阿拉老人有福氣啊。”據俞付林介紹,由於農村中年輕勞動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村裏為每位老人每頓飯補貼8元錢,讓他們能夠安度晚年。
“我們在全區第一個提出爭創‘上海市美麗鄉村示範鎮’的目標,堅持‘連片式、全域化’推進原則,餘下18個村已全部申報區級美麗鄉村建設。”王永根説,練塘將進一步優化農村産業結構,弘揚農村傳統文化,促進農村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
圖説:蛙稻米中的青蛙正準備跳入稻田。李銘珅 攝
蛙鳴·稻香
薄暮蛙聲連曉鬧,
今年田稻十分秋。
——節選自宋代詩人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練塘是魚米之鄉。全村以種植水稻為主,陳雲曾根據在練塘實際調查情況,得出“種雙季稻不如種單季稻加種蠶豆效益好”的結論。在今天的練塘水稻種植中,“蛙稻米”模式為傳統農業升級改造,改善農場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了新範本。
“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上海自在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梅雁航説,“我們以蛙護稻,以稻養蛙的生態種植方式,希望給廣大消費者帶來放心的食品。”
梅雁航原本是一家藥行的老總,談起為何捲起褲腳跑去養蛙種田,為的竟然只是孩子口中的一粒米。“當時第一個孩子出生,我就想為她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於是就從最簡單的稻米開始種植。後來,隨著規模擴大,在青浦練塘拿下幾百畝的土地,並在2009年成立了上海自在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這一幹就是十年。”
作為梅雁航的合夥人,上海自在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剛表示,萬物生長,都有它自身的規則,我們只能掌握它、適應它,而決不能違背它、破壞它。拿食品生産來説,第一層次是“無害”,第二層次是“綠色”,最高的層次才是“生態”。不種水稻的時候,這裡的稻田種植紅花草,這樣保護土地同時讓土地得以修復,而且確保無重金屬和其他有害物質的殘留。
“我們改變江南地域的一年兩季收割,實施一年一季收成,確保稻穀優良品質,以及香軟綿甜的口感。不採用任何化學材料。”田剛説,以蛙吃蟲養稻是幾代農人的夢想,此前卻連連試驗失敗,主要還是由於過去多年使用農藥,本地青蛙已經不見蹤影。此外,本地蛙吃蟲本領不高,蛙放少了,不足以滿足稻田的滅蟲需要。於是,我們大膽引進了有著‘吃蟲冠軍’美譽的海南虎紋蛙。同時,我們也在稻田旁有意地創建人工濕地環境,通過改善水質,凈化水體,實現純天然種植,且水源全部採用一級水源進行灌溉。
圖説:徐連村500年古銀杏。李銘珅 攝
今年在青浦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練塘成立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混合製企業——上海自在青西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目標通過種植蛙稻米,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及推動農民增收。今年的種植規模達到八千多畝,有機種植零化學零農藥,綠色種植達到A級標準,從根本上實現了綠色生産方式。梅雁航説,搞生態農業解決了當地農戶就業近150人,實現每畝農民增收約800元,農戶年收入從3萬增加至7萬元(按50畝計算),切實實現了農民增收。下半年,練塘還將重點推出“穀物酸奶項目”和“綠色農産品體驗館”項目,推進青浦農産品品牌項目做大做優,推動青西地區一二三産聯動發展。(新民晚報記者 方翔)
導覽·練塘
交通:地鐵8號線(陸家浜路站)→地鐵9號線(醉白池站)→松練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