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唱晚 “美麗鄉村”譜寫田園戀歌

2017-08-07 14:44:37|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閱讀上海100勝 35 | 華亭唱晚 “美麗鄉村”譜寫田園戀歌

  華亭,位於市郊嘉定北部,毗鄰江蘇太倉,上海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先行區域之一。良田廣闊,河道縱橫,華亭素有“嘉定糧倉”之譽,盛産大米、白蒜、哈密瓜、蚌珠等。景觀道霜竹公路沿途,有“毛橋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華亭人家”嘉定現代農業園區、“瀏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和“嘉定錫劇”傳承基地,共繪一幅田園圖景。

  “家家宅前見綠聞花香,戶戶屋後鳥鳴翠青竹,這裡是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毛橋村。”近日,2017中國最美村鎮評選啟動,嘉定區華亭鎮毛橋村入圍全國百強,進階專家評審。

  華亭者,花亭也,因昔日遍植荷花而得名,地處市郊嘉定最北端,臨瀏河與江蘇太倉相望。粉墻黛瓦的百年老宅,河網密布的江南水鄉,房前大樹庇蔭,屋後竹林輕喧……漫步于華亭鎮,那些孩提時代的農村印象,正逐漸重現眼前。

  鄉景有形,鄉情無形。今夏,正值“鄉巴佬杯”華亭鎮首屆田園文化節,嘉定錫劇演出季、馬術音樂嘉年華、金色田園交響詩,當美麗鄉村遇上樂韻雅集,譜寫一曲人與自然、家與鄉愁的戀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説:毛橋村完整保存了一個多世紀以來,江南農村的民居式樣。

  民居群

  保護傳承入心來

  民居博覽、百年茶坊、千斤桃王、萬歲果島、橫塘河畔……在毛橋村支書成文峰的案頭,是新近出爐的“新毛橋十景”。今年,毛橋村啟動二次開發,規劃毛橋集市、毛橋工坊等項目,打造鄉風民俗體驗區,計劃明年上半年迎客。

  毛橋村17號,許氏住宅,72歲的許友模在庭院閒坐納涼,身後的祖屋已逾百年。觀音兜門頭、飛檐翹角、壽字紋瓦當,別具特色。細看,屋頂正脊中央以雕刻裝飾,取材民間故事的“五子登科”、祈求吉祥幸福的“蝙蝠臨門”、寓意多子多福的“碩果纍纍”,精緻而閒趣。

  “建於1908年,當時我祖父還只有三歲,我在這間東屋裏出生、長大、成家,很有感情!”而今,許友模一家已住進相鄰的三層樓房,但每天他都會回老屋燒火做飯,“燒農家菜,還得用‘大灶頭’,香!”

  在毛橋村,共有4幢保存完好的百年老屋,粉墻黛瓦朱窗,點綴在綠蔭之中。不遠處,則是一棟兩層別墅,簡約的灰瓷外立面,配以紅色琉璃瓦和曲面八角窗,屋頂太陽能、院內車庫一應俱全。質樸古風與時尚現代,相映成趣。

  從上世紀初的百年老屋,到50年代的公社食堂、60-70年代的知青小屋,80年代的住房、90年代的新居和新世紀的別墅,毛橋村完整保存了一個多世紀以來,江南農村的民居式樣,“不同時期、不同風格,配上中英文對照的銘牌説明,構成民居群的博覽會。”

  早在2006年,毛橋村獲評全國35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之一,2015年,獲評上海首批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此番二次開發,出於怎樣考慮?“注重保留原生態,同時注入新活力。”成文峰坦言,希望將鄉土文化融入自然景致,活態保護,煥發新生——

  在“毛橋集市”,品嘗草頭塌餅、小糖餅、老白汰等華亭特色美食,在“毛橋工坊”,體驗古法榨油、土制做醬等原鄉技藝,草編、竹刻、土布印染等嘉定非遺,在“毛橋戲臺”,聽上一曲錫劇《珍珠塔》《玉蜻蜓》,興之所至,還能搭上烏篷船穿行于河涇之間,讓人如何不心馳神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説:華亭鎮毛家村許氏百年老宅。郭新洋 攝

  滬蘇界

  民俗鄉愁入畫來

  長涇河畔,70歲的毛橋村民朱惠南手搖轱轆,將一張八米長、六米寬的大網從水中收起,一剎那,數十條白色的車條魚歡蹦亂跳,“漲水的時候,還能撈到鯽魚、鯉魚哩!”

  “沿長涇河再往前,就是江蘇太倉瀏河鎮。”順著一條田間小路向北而行,對岸的水杉、桑樹高大茂盛,樹杈甚至延伸到這邊。路的盡頭,便是江蘇省—上海市28至29界樁,一尊奮蹄向前的孺子牛雕塑,象徵勤勞與和平,也寓意兩地共享的農耕文化與鄉土記憶。

  罩魚、摸螺螄、釣龍蝦,鄉間野趣不僅近在眼前,還被有心人繪入畫中。在華亭鎮主幹道霜竹公路上,一條230米長的藍底景觀帶上,民俗、節俗、農俗組成的《記憶中的鄉愁》特色小景:做醬瓜、掘竹筍、挂大蒜、拍芝麻,淳樸畫風配以凝練文字,吸引往來行人駐足欣賞。

  這組別致的民俗畫,出自今年80歲的嚴永芳老人之手。土生土長的華亭農民,全憑對藝術的興趣與對家鄉的深情,他用雙眼發現、在腦海裏搜尋,繪製上百幅反映華亭風貌的畫作,被稱為“鄉村生活的百科全書”。

  “2012年,我畫了第一幅長卷《故鄉——嚴家閣》,根據兒時印象,還原從小生長的村宅,鄉坊周鄰看後,都説能在畫裏找到自己曾經的家。”故鄉情深,是嚴老民俗畫中不變的主題,希望將經歷過、生活過的農家場景,留存與傳承。

  賞完民俗畫,如果想親身體驗農趣,只需沿著霜竹公路,來到“華亭人家”,在這片嘉定現代農業園區的核心區,逛荷苑竹林,享垂釣閒趣,穿百樹土坡,摘時令果蔬,有漁隱遠村的舊意,有綠隨水走的美景,一圓都市人的綠色夢想和農耕情結。

  春來,百米紫藤長廊花開正濃,夏日,哈密瓜採摘節甜蜜飄香,秋季,家庭垂釣比賽閒情雅致,冬日,地道農家菜肴暖人心脾……以“田園嘉定”為特色,“華亭人家·毛橋村”獲評3A國家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圖説:毛橋村許氏老宅屋脊磚雕。郭新洋 攝

  生態島

  世外桃源入夢來

  一邊是馬術隊列、障礙超越的表演,一邊是交響樂、民樂的演奏,日前華亭舉行首屆田園文化節,迎來一場視聽盛宴。

  馬場、少兒營地、高爾夫球場、野生動物棲息地,沿著嘉行公路向北,瀏島是華亭的一片世外桃源,總面積有93.6公頃,離長江口僅6公里。人跡罕見之處,靜謐而清幽,卻擁有樹木130余種,鳥類、獸類、兩棲類等野生動物90余種。

  走進棲息地,仿佛來到一片原始森林。頭頂,香樟、女貞、池杉、廣玉蘭等樹木參天,最粗的要兩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光束穿透樹葉,灑下斑駁的樹影。腳邊,覆盆子、魚腥草、虎耳草等俯拾皆是,各色小花點綴其間。耳畔,蟬聲喧囂,鳥鳴啁啾,眼前,野兔、刺猬、黃鼠狼等小動物若隱若現。

  “樹木多是上世紀80年代人工種植,但伴隨動物生息繁衍、植物自然演替,如今已是一派天然林的模樣。”嘉定區綠化市容局林業工程師陸萬鵬介紹,2013年以來,嘉定對瀏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350畝生態林地實施規劃建設,經過三年改造,引進食源蜜源植物,補種本地鄉土樹種,提升林內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每年春秋遊和軍訓期間,不少中小學生來到瀏島棲息地親近自然,識別植物、昆蟲和野生動物等,這裡也是觀鳥者的寶地,園內特意設置了觀鳥平臺。今年,嘉定將進一步優化瀏島棲息地的科普宣傳功能,重點打造生態宣教中心,向市民開放。

  “華楓淺徑小荷窗,亭花石橋谷飄香。”離開瀏島,已是傍晚。天邊,火燒雲映紅暮色,金色的霞光穿透雲層,將田野、村宅、湖水浸染,歸家的農人走過阡陌小徑,綽約一片剪影,但聞一聲呼喚,原是田園牧歌。

  導覽·毛橋村

  地址:嘉定區華亭鎮霜竹公路1268號

  電話:59975427

  自駕:外環/中環——滬嘉高速S5——嘉定城區出口——右轉至嘉戩公路——左轉瀏翔公路直走——霜竹路右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