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研討會舉行

2017-08-25 10:19:33|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上海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學術研討會舉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2017年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80週年。8月24日上午,由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民盟上海市委、上海中山學社聯合主辦的“上海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學術研討會在東華大學舉行。上海統一戰線歷史研究的專家、中共市委統戰部和民盟市委部分機關幹部,以及來自民盟東華大學委員會、部分民盟基層委員會的盟員五十余人參加會議。

  論壇上,與會專家分別從七君子事件、民主黨派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戰時期的新聞宣傳、上海工商界及文藝界在抗戰時期的貢獻等多個角度探討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重要性。

  在抗日救亡的旗幟下凝聚力量

  在上午的交流中,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華強、復旦大學教授高曉林、上海社科院研究員陸興龍、東華大學教授廖大偉依次作精彩報告。

  國防大學教授華強認為,“七君子事件發起的營救運動及20天后發生的西安事變,最終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復旦大學教授高曉林的研究視角獨特,她認為民主黨派作為處於國共兩黨之間的政治力量,在積極推動和擁護支持中國共産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統一戰線政策,迫使蔣介石勉強維持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直到抗戰最後勝利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陸興龍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上海工商界的抗日活動”出發,認為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民族資産階級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力量。上海民族資産階級的愛國抗日行為在國內工商界起了很好的示範的作用。東華大學教授廖大偉指出中華職業教育社全力支持中共的抗戰統一戰線。他們試圖利用自己的中間地位,為國共雙方牽線搭橋,做一調停人和牽線人,共同致力於統一的抗戰。廖大偉認為正是中華職業教育社的這一系列行動,使中共的統一戰線變得更加堅強穩固,中華職業教育社最終走到中共的抗日統一戰線中來,成為堅定力量。

  一本文集、一份精神遺産與一個事件

  下午的交流圍繞著知名人物、具體事件等展開。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章義和、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厲震林、上海魯迅紀念館副館長顧音海、上海宋孫文管會研究室副主任朱玖琳、上海圖書館副研究員沙青青等在會上進行了交流發言。

  厲震林的報告題為:“《鄭君裏文集》研究:抗戰戲劇統一戰線論綱”,將嚴肅的學術研討與輕鬆詼諧的戲劇內容結合起來,且敘且議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厲震林認為,鄭君裏以一個上海文化人,從上海的視角出發,對構建抗戰戲劇統一戰線進行了總結並提出了思路。他的建抗戰戲劇統一戰線思想以及策略,是上海抗戰統一戰線的一份文化成果,也是一件彌足珍貴的文化文獻,將有助於填補、修正和完善上海以及中國抗戰統一戰線史。

  顧音海剖析了作為文化巨匠、思想巨子的魯迅自“九一八事變”以後,所著系列文章:或揭露侵略罪行,揭露漢奸的醜態,揭露不抵抗主義的卑劣,也有對麻木不仁的批評……幾乎涉及了抗日救亡的大部分內容。他認為紀念抗戰中的民族精英,繼承作為民族魂的魯迅的精神遺産,至今仍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沙青青以擊沉“出雲號”事件為例,對淞滬抗戰期間的戰時新聞宣傳進行了研究。他總結淞滬抗戰前後的報刊輿論的報道形式,主要有以下特徵:中國軍隊雖在戰場上處於被動,但仍能堅持抵抗;突出中國以弱抗強的悲壯形象,援引外國媒體或人士的言論來證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非正義性;對長期抗戰保持樂觀心態,鼓勵民眾團結一致。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章義和對胡愈之在抗戰時期的新聞宣傳進行了研究。章義和認為,在一些關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中,如“七君子”事件、西安事變等,胡愈之均參與其中。此外胡愈之還充分發揮自身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相關工作當中,並利用他的社會影響力、社會關係,在上海、武漢、桂林、新加坡等地積極奔走,努力實踐和推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