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倉庫與民族復興讀書會舉行

2017-08-14 11:03:19|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現場 | 謝晉元之子謝繼民重回四行倉庫,父親曾説,“死也不相信中國會滅亡”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當70歲的曹景行與80歲的謝繼民的手握在一起,四行倉庫紀念館裏響起一片掌聲。在“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80週年之際,一場以“從四行倉庫保衛戰看民族復興精神”為主題的合眾讀書會在四行倉庫紀念館舉行。曹景行感慨:“‘抗二代’都已80歲,讓今天的年輕人、孩子們記住80年前的歷史,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

  80年前,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謝晉元率領中國軍隊第88師262旅524團1營420余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以少敵多,頑強死守,抵抗住了日軍的多輪進攻。為宣傳中國軍隊的英勇抗戰,當時的戰地記者曹聚仁曾在四行倉庫住了44天,親眼目睹戰鬥的進行。80年後,曹聚仁之子曹景行與謝晉元之子謝繼民重新在四行倉庫會面。謝繼民説,父親曾説,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假使軍人怕死、不抵抗,後代就會成為亡國奴,”正是抱著這樣的信念,為了民族的獨立富強,為了後代能過上幸福的日子,他們寧願犧牲。”

  “重新追蹤父親的人生足跡,您對哪段故事印象最深?”曹景行的提問讓謝繼民想起自己在與母親生活的40多年間,也曾不止一次追問母親,“父親生前哪件事使你最難忘?”母親述説的是1934年謝晉元參加廬山軍官訓練營第二期,中途回滬的兩個禮拜,一直悶悶不樂。詢問之下才知,從上廬山的一路上到訓練營裏,謝晉元一直在與同僚辯論。“九一八”之後,中國軍官議論的焦點便是“中國能不能與日本打?”大部分人都認為“不可打”,因為實力差距懸殊,“早打早亡,晚到晚亡”。而謝晉元不同意,“我們的先人岳飛曾説過,‘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貪財,則天下太平矣’。只要我們軍人都堅守自己的崗位,英勇不怕死,我死也不相信這麼大的中國會亡國。”謝繼民説,母親告訴他,在這段談話裏,謝晉元連説了兩次‘死也不信’,這是他的母親終身難忘的,也讓他對父親的思想和情懷有了最直觀的認識。

  “當年的上海也是一場媒體戰,日本人控制了大部分媒體,包括國際媒體,如何讓中國軍隊的英勇抵抗被世界所知?”曹景行説,父親曹聚仁通過第88軍師長孫元良的關係住進了四行倉庫3樓,目睹了壯士英勇堅守的全過程。兩年前,他曾與孫元良之子、影視明星秦漢重回上海探訪當年炮火痕跡。“秦漢告訴我,他的父親曾和他説,經過幾個月激戰,當時的88軍作為國軍精銳之師早已所剩無幾,前後補充了5次兵力,到最後,守衛四行倉庫的人都已經認不全了。這足見當時的戰況之激烈。”曹景行也曾陪同著名電影編劇沈寂老人來到當時剛剛修繕完成開放的四行倉庫紀念館。1937年,當時14歲的沈寂家住新閘路口,通過望遠鏡,曾親見一位渾身綁著炸藥的士兵從倉庫樓上飛身撲下,與日本兵同歸於盡。“參觀結束,我見沈寂老人默默在旁垂淚。對於親歷過這一切的人來説,感受是難以言喻的。而我們只能通過文字和上一代的敘述回到當年,讓這段歷史和記憶不中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在民國史專家王曉華看來,“八一三淞滬抗戰”是中國全面抗戰的第一次重要戰役,“‘七七盧溝橋事變’後,由於兵力投入所限,北平天津3天就失守了。轉至上海,中國軍人用血肉之軀頑強抵抗的3個多月,尤其是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的4晝夜,彰顯了中國軍民誓死護衛家園的決心,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這種精神資源為中華民族日後的振興、復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