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晚熟崇明梨上市 六成單只超8兩
去崇明採摘火龍果、水蜜梨,在青浦品嘗藍莓,在金山還能吃到獼猴桃。你知道嗎,除了桃、梨、柑橘、葡萄、西甜瓜這些“老面孔”,上海郊區水果種出新花樣。新民晚報記者昨天獲悉,由於今年氣溫高,陽光充足,往年要到9月中下旬才上市的崇明晚熟水蜜梨近期已經上市,火龍果也正在採摘旺季。
生態肥料滋養果樹
這兩天,上海贏宇果樹專業合作社的150畝梨樹進入豐收季,“預計8兩以上的大果超過60%”。
在崇明,種梨不是新鮮事,但合作社負責人施利平引進的韓國黃金梨卻是上海灘上獨一份。“黃金梨種植難度高,我們從碭山請來專家和技工,還要舍得在設施農業上多投入。”在這片梨園裏,既有抗風設施、防鳥網、自動噴淋設施,還有專門施肥打藥的地下管道。
梨園所使用的肥料也有講究,施利平用蛸蜞和大豆自製有機肥滋養果樹。“大豆和蛸蜞粉碎後,用開水泡兩三個月,發酵成為酵素肥料,通過地下管道輸送到樹根下。”施利平從不用除草劑。“沒必要把雜草趕盡殺絕,雜草和梨樹爭肥,那就多施一點肥,在今年這種情況下,雜草反而能為土壤保濕降溫。”
平均甜度14度,果肉細嫩多汁,“崇明水蜜梨”因此得名。“今年8、9兩一個的大果可以賣到10元一斤,9兩朝上的則要12元一斤。小果則準備熬成梨膏,進行深加工。”
島上引種熱帶水果
同樣是在崇明島,三耘果蔬合作社則把熱帶的紅心火龍果種到溫帶來,最近正是採摘旺季。其負責人沈新華告訴記者,為了摸索最佳種植方式,他在果園裏設置了多個對照組。“大部分大棚按照常規方式種植,少數則在施肥、灑水、陽光、苗體等方面進行調整,對照比較找到最好的方案。”他的百畝果園,是崇明“瀛花一號”火龍果新品種引進及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究與示範點。
人工除草、養蛙吃蟲、施有機肥,沈新華的火龍果堪稱生態種植,僅僅兩年就小有名氣。“去年有位顧客18次自駕來購買,今年又已經來了兩次。”相比越南、海南等地的紅心火龍果,崇明火龍果價格也不便宜,零售價100元3隻,120元4隻。
品質為先做響品牌
火龍果、藍莓、獼猴桃甚至還有鐵皮石斛,上海郊區新品種不少。儘管面積不大,附加值卻高。地産水果種植面積減少了,果農卻仍然增收。
“從上海的地理環境來説,桃、梨、柑橘、西甜瓜依舊是主要品種,隨著設施農業和技術水準的提高,解決了葡萄等品種的落地栽培問題,它們成為地産水果的主力。”上海市瓜果行業協會會長范紅偉表示,近年來,本市的西甜瓜、柑橘、蟠桃、露地葡萄的種植面積不斷減少,2010年,本市果樹面積為31萬畝,去年減少到了25.7萬畝。但因為品質提高了、品牌做響了,部分品牌水果反而供不應求。而火龍果、獼猴桃、藍莓、櫻桃等小品種,成為都市休閒農業的新路子,堪稱“畫龍點睛”。地産水果正以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的形式,在“方寸之間”施展手腳,用高品質賣出好價格,和進口水果爭奪中高端市場。(新民晚報記者 張鈺蕓 通訊員 袁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