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世根:小題大作 妙筆丹青繪清秋

2017-09-14 17:20:5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 章世根:小題大作 妙筆丹青繪清秋

  章世根(1947年—)。供圖 章世根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彭麗):9月11日,上海微網專訪上海“蟋蟀畫家”章世根。章世根,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會員、上海張大千大風堂藝術中心特聘畫師。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這首《國風•唐風•蟋蟀》似在衝人喊:蟋蟀已經跑到你屋裏了,天涼好個秋,趕緊尋樂吧,別磨磨蹭蹭啊。“梧桐飄落葉,秋蟲情更癡”,秋風起,蟋蟀便是曠野最生動的音符。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 章世根:小題大作 妙筆丹青繪清秋

  章世根《童趣》。供圖 章世根

  蟋蟀,不似鳥獸的張揚,其性謙怯、其態隱忍,故生命觸須極細,對時令、天氣、晨暮、地形的體察機敏,這也是其聲之幽、之迂、之邃的原因。

  秋蟲雅興,承載著“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文化理念。特別是自從鬥蟋民俗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之列以來,中國鬥蟋版圖更是盛況非前。

  人生快事莫如趣,蟲趣更是人趣。

  章世根説:秋蟲之道,博大精深。古往今來的真文人,往往也都是真趣人。明代散文家張岱有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癡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古代文人雅士懂蟋、愛蟋。歸納蟋蟀五德:“鳴不失時,是其信也;遇敵必鬥,是其勇也;寒則歸宇,識時務也;傷重致死,是其忠也;敗則不鳴,知恥辱也。”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 章世根:小題大作 妙筆丹青繪清秋

  章世根《鬥勝人間多足織》。供圖 章世根

  章世根尤愛蟋蟀。他説,畫蟋蟀畫的是兒時的童趣,更是對逝去歲月的懷念。

  章世根自小學畫,後在上海美術設計公司任廣告部、媒介部經理。繪畫基礎非常紮實,對物的造型把握很準。退休後潛心專攻蟋蟀繪畫,博取眾長,講究意境美和構圖美,亦工亦寫,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特別令人讚嘆的是,章世根尤擅在不同的材質上畫蟋蟀,如玉石、翡翠、瓷盆、有機玻璃、貝殼、羽毛、骨頭等,作品生動簡練、形態俱佳、富意寄情。創作中,他集藝術性與觀賞性為一體,作品形神兼備、雅俗共賞。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 章世根:小題大作 妙筆丹青繪清秋

  章世根《縮影》。供圖 章世根

  工細微以蟲蛐,盡寫意以草石。

  章世根擅長畫蟋蟀小品,雖自謂業餘水準,但用筆、線條功力獨到。他用寫意為畫面補景,以工筆的精細入微,表達蟋蟀薄如蟬衣的翅膀、勝利時的奮翅高歌、戰敗後的落荒而逃。蟋蟀的觸須,因動作場景不同而隨之變化;特別是足部的須,都一絲不茍的描繪,充分展現蟋蟀的質感和強勁體態。就連戰敗的蟋蟀、斷腿的蟋蟀,也被惟妙惟肖的表現出來,妙趣橫生。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 章世根:小題大作 妙筆丹青繪清秋

  章世根《絕配》。供圖 章世根

  章世根注重構圖藝術,筆下的蟋蟀有的映襯在大自然的花草蔬果下,有的在孩童的雅趣中,有的在巧妙的與鳥兒博弈,有的在盆裏石間打鬥。瓷盆中、印盒裏、茶葉罐上,有文化的地方就有蟋蟀的印跡,有蟋蟀的地方更有讓人目不暇接的情趣。

  最令人讚嘆的是,章世根將中國歷史名著《水滸傳》梁山一百單八條好漢化作一百單八隻蟋蟀,繪成10米長卷。畫卷中,蟋蟀個個不同。或準備戰鬥、或撲咬廝殺、或振翼展翅、或輕搖美須、或張牙舞爪,只只活靈活現、個個憨態淋漓。小題大做,把小生命表現得細緻入微,讓作品呈現出一種渾雄大氣的境界。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 章世根:小題大作 妙筆丹青繪清秋

  章世根《化身人間》。供圖 章世根

  章世根強調,他力爭創作更多精美的藝術品,並希望通過自己的創作,為中國名品蟋蟀“立此存照”,力求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