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網點“智慧化”轉型提速

2017-09-15 11:33:07|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須精準業務定位 勿盲目跟風

  銀行網點“智慧化”轉型正在提速。日前公佈的銀行中報數據顯示,多家銀行的物理網點佈局和櫃員人數增速放緩,甚至絕對數量有所減少。與此同時,各銀行自助終端、智慧櫃檯數量則不斷增加。

  業內人士表示,智慧化已成為各銀行轉型的縮影和突破口,具體體現在:一方面,效益較差的網點被裁撤;另一方面,原來大而全的網點正在向輕型化、智慧化方向改造升級。

  櫃員數量與智慧櫃檯數量

  呈“此消彼長”

  中報數據顯示,五家國有大行的網點在上半年共減少162個,基層櫃員減少達27104人。股份制銀行雖然仍在擴大網點數量,但櫃員人數同樣出現較大幅度減少。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4家股份制銀行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分別減少員工1458人、915人、5164人和144人,這其中以基層櫃員為主。據了解,往年銀行減員的現象往往出現在國有大行。

  中信銀行年報解釋稱,減員的對象大部分來自於網點運營人員,報告期內,新建綜合網點面積從2014年以前的1000平方米至1500平方米下降至500平方米至800平方米,通過業務集中上收、網點服務配套調整等系列舉措,節約網點運營人員1832人。

  與減員對應的是各銀行自助終端、智慧櫃檯數量的不斷增加。截至今年6月末,建行在運行的自助櫃員機97717台,較上年末增加183台,投入運營自助銀行28568家,新增696家;中行智慧櫃檯投放達11245台,較去年底的253台激增4344.66%;農行同樣大力推進網點標準化管理轉型和智慧化升級,截至6月末,在網點共投放“超級櫃檯”3.6萬台,覆蓋了90%的物理網點。

  多因素齊推進

  為了順應金融科技的發展,多家銀行表示,未來將大力推進網點標準化管理轉型和智慧化升級。例如,近年來,工商銀行在全行大力推行“人智+機智”相結合的智慧服務模式,努力提升銀行網點的服務供給能力和客戶的服務體驗。工行表示,預計2017年工行境內的全部網點都將實現智慧服務。

  農行中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網點標準化管理轉型率達71%。

  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平安銀行零售銀行業務持續深化轉型和升級工作,全面推進智慧化零售銀行轉型,創新“SAT(社交+移動應用+遠程服務)+智慧網點”為核心的零售銀行服務體系。

  銀行紛紛進行智慧化轉型受到多方面因素推動。業內人士表示,從銀行內部發展策略來看,銀行網點智慧化的出發點有三: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效率;三是改善客戶體驗。網點作為銀行最為“昂貴”的渠道資源,能否實現有效回報將決定銀行的整體績效水準。此外,網點租金和人工成本的上漲、硬體維護成本和設備更新投資需求也在競爭的壓力下大幅度“被動”上升,這也進一步加大了網點的盈利壓力。提升網點渠道整體投資回報率以及網點的經營效率已成為銀行關注的核心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網點的佈局、功能、效率、服務能力等直接關係到銀行競爭力,一個區域的網點競爭力決定了商業銀行在該區域的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而網點要實現業務競爭上的優勢,一方面要依賴於渠道員工的戰略執行能力、專業技能、服務能力和行銷能力,也就是員工素質的具體體現;另一方面要推動網點轉型,強化各渠道整體能力的發揮、管理機制的優化和科技等中後臺管理系統的支撐。

  記者注意到,政策方面,近期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人工智能從行業層面被提至國家層面。其中,在智慧金融方面,《規劃》提出,要建立金融大數據系統,提升金融多媒體數據處理與理解能力。創新智慧金融産品和服務,發展金融新業態,將智慧金融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尚處初級階段

  對於銀行轉型的未來,董希淼認為,智慧化轉型升級的終極目標是具備真正的智慧型“大腦”。“現階段,商業銀行推進智慧化轉型升級可考慮如下三方面策略:一是網點智慧化建設應‘揚長避短’;二是流程優化,並將智慧知識嵌入和應用在流程中;三是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乃至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董希淼表示,網點智慧化考慮的重點應該是“線上線下”的融合,在對網點進行智慧化升級改造的同時,也應進行更精準的客戶定位和分層。

  業內人士也表示,儘管國內的不少銀行都在進行智慧化網點改造,但整體而言,國內銀行還處於試點的初級階段,有一些銀行對智慧化投資缺乏合理的規劃,多少有些“為了智慧化而智慧化”的意味,背離了智慧化的初衷。因此,智慧化投資一定要考慮自身客戶的結構和業務的定位,不要盲目跟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