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文説繁花》亮相上海大劇院

2017-09-20 10:34:1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9月19日起,上海評彈團推出的評彈《高博文説繁花》在上海大劇院中劇場演出。這是繼上海大世界、上海新天地的兩輪演出後,《高博文説繁花》再度修改整合,以第一季“六回書+特別篇”的形式在大劇院亮相。

  《高博文説繁花》劇本改編自金宇澄的茅盾文學獎獲獎滬劇小説《繁花》。將原本的文學故事改編成評彈,不僅是評彈人的願望,金宇澄也有此意。高博文告訴記者,早在2016年3月,他就找到金宇澄,有意將《繁花》改編成評彈。“《繁花》的頭緒比較多,人物關係交錯,篇幅和容量與長篇彈詞相當,而大量人物對話與繁密故事情節,用説書的形式描繪,特別合適。”為此,高博文把自己早前用上海話念的小説片段放給金宇澄聽。從小聽著評彈的輕彈慢唱長大的金宇澄曾説,在《繁花》創作過程中,“耳朵邊一直有一位蘇州口音的上海老先生,一個人慢慢講,聲音不溫不火,不高不低,再麻煩的背景名堂,再吵鬧的男女對白,先生總是篤定泰山,有哭有笑,有俗有雅,説得源源不斷,像是用不著我考慮,我只要聽,只要記就可以了,真是特別”。

  這也是《高博文説繁花》在不少段落呈現出的格調。劇情鋪陳幾乎遵照小説的敘述順序和篇幅,小説文本的每一章對應一回書目。儘管評彈過去最擅長的就是跳出故事,大段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不過在金宇澄的建議下,評彈呈現的《繁花》從最初“內心戲太滿”到現在更為節制。

  《繁花》小説以上海方言為文,但評彈則以蘇州方言表演,如何權衡,讓主創斟酌再三。最終,演員們決定以評彈説表為基礎,人物對話以上海方言俚語,彈唱則保持蘇州彈詞和傳統曲調。這也保留了評彈的韻味,讓作品不會變成《繁花》的“有聲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