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文化雲”:不花錢看熱門演出

2017-10-24 09:37:00|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這個微信公眾平臺,教你如何不花錢看熱門演出

  從今年3月25日起,黃浦區內所有的文化活動線索都集中統合在了一個叫“黃浦文化雲”的微信網絡平臺上,小何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將近期所有好玩、好看的演出、展覽、活動一網打盡。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今年3月的一天,淮海中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上演了一場優雅的律動——數十名白領跟隨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的老師,學習並現場表演了一整套“戲曲韻律操”。活動結束後,一名白領興奮地表示,“頭一次體驗運動與戲曲的完美結合,實在有趣”。

  市民一句“有趣”的讚許背後,是黃浦近年來在公共文化服務水準提升上的不懈努力——這個由淮海中路街道主辦,上海興越公共文化管理服務中心承辦的別開生面的活動,是黃浦區各街道社區文化中心託管模式的産物;而白領們得以參加活動的報名通道,則是黃浦區新近上線的“黃浦文化雲”微信平臺……

  社區文化中心引入託管模式

      在瑞金二路街道,一座高5層、內設24個功能室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裏總是充斥著歡聲笑語。這裡一年要接待社區居民22萬人次,人們只需支付公益性費用,就可以享受到專業的評彈演出、社區影院、社區學校、圖書室、健身房等公共文化資源。

      為啥居民能在家門口花最少的錢享受專業文化服務?

      2005年,打浦橋街道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率先在全市引入了託管模式,將這些具有專業性的場所,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交由有經驗專業的運營機構來管理,逐步培育出一批具有專業水準的社區文化項目。

       全區10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已全部實施社會化專業化管理:打浦橋、瑞金二路、五里橋、淮海中路、外灘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實施全委託管理;南京東路、豫園、老西門、小東門、半淞園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實施部分委託管理。

      單是瑞金二路街道就打造了書香瑞金讀書月、繁花尋蹤微旅遊、社區電影嘉年華、社區文化藝術節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品牌。2015年,街道還獲評“黃浦最有味文藝場所”稱號,一年舉辦活動350場,不僅令許多老年朋友成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常客,還吸引了不少曾經從不涉足活動中心的青年人。以打浦橋街道為例,街道每半年要召集各方代表對中心運行管理情況進行一次審議、評估。評議結果直接與被委託方的項目管理費、獎勵費和能否續簽掛鉤。

  文化進樓宇精準對接白領需求

  今年1月,黃浦區啟動新一輪區公共文化資源配送産品徵集工作,經組織專家評審,共有64家單位、107個項目最終納入黃浦區公共文化資源配送資源庫。其中,由文化館申報的《文化進樓宇——讓優秀傳統文化深入白領之心》項目曾入選2016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設96項創新項目,以傳統文化、海派手工技藝為主題的文化體驗課程,獲得了區域內樓宇白領的喜愛和追捧。今年,文化進樓宇在項目內容及樓宇選擇上做了拓展,新增了將傳統文化與生活美學直觀展現給白領青年的“文化驛站”活動,精準對接白領文化需求。

  在促進文化産品創新的同時,黃浦區公共文化資源配送還吸引了越來越多優質的社會主體、親民的文化項目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中來。截至2017年9月底,黃浦區公共文化資源配送承接市級配送演出51場,藝術導賞7場,特色活動7場,展覽展示3場,受益市民達33020人次。

       在黃浦區完整的文化配送體系基礎上,2015年起,五里橋街道文體團隊聯合會進一步延伸文化服務配送的觸角——成立公益文化志願服務團,引導公益文化志願者自願主動進社區服務。

       記者了解到,自公益文化志願服務團成立以來,通過發動組織、自願報名註冊登記的志願者達150人。團隊不僅與社區老年日間照料站簽訂了共建結對協議,定期送演出;還多次進入社區,讓有書畫特長的志願者骨幹為小區墻面美化貢獻力量。包含公益文化社區行服務隊、文明勸導服務隊、會務劇務服務隊、社區健身器材維護服務隊、健康旅遊服務隊等在內的7支隊伍,可以為社區提供文藝演出配送服務、文體指導員配送服務、文體十分鐘生活圈服務、非遺文化傳承服務、攝影書畫服務、微課堂培訓服務等多項文化服務。今年,根據團隊自身優勢和社區群眾需求,五里橋街道進一步完善服務內容,令項目活動受眾面覆蓋到五里橋街道19個居民區約10萬常住人口。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一朵“雲”將演出與展覽“一網打盡”

       最近都有啥演出?哪的展覽最火爆?哪些活動要預約?這3個問題曾是文藝青年小何與同事朋友們討論最多的內容。身處上海黃浦這個文化資源繁盛的地方,小何以前每週都要花不少時間四下尋找熱門的文化活動信息,以便合理安排週末的文化生活。

      不過,從今年3月25日起,黃浦區內所有的文化活動線索都集中統合在了一個叫“黃浦文化雲”的微信網絡平臺上,小何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將近期所有好玩、好看的演出、展覽、活動一網打盡。

    “黃浦文化雲”,顧名思義是一個整合區域內公共文化資源的雲平臺,後臺每發佈一條活動,市民就可以在“黃浦文化雲”微信端;“文化上海雲”手機APP、網站以及微信端看到信息並預約參與,享受豐富、便捷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務。

      記者了解到,平臺依託區內各類劇場、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場所,以及街道社區文化中心的資源和服務信息,充分整合文化信息,實現了文化展示、活動預訂、資源點播、互動分享等各類功能。例如,點擊“我要參與”欄中的“你點我送”,就可以自助下單,選擇想要參與的熱門公共活動;點擊“文化信息”欄內的“文化地圖”,可以立即定位到區域內的文化設施,便於市民了解周邊的場館活動;而點擊“微信矩陣”,還可以直接連結到黃浦區各大文化中心的官方微信,獲取更多信息。

      “黃浦文化雲”上線至今,短短半年時間,就引導不少市民養成了“點單”的好習慣。今年的春之聲草坪音樂會,每場800個名額的免費座位票通過文化雲平臺推送後,很快就被市民“秒殺”。而對於越劇、滬劇、話劇、滑稽戲等觀眾喜聞樂見的大量公益演出,市民也逐步習慣通過文化雲平臺了解、預訂和參與。就連過往一些無人問津的公益活動,也通過雲平臺重新煥發生機。各個街道文化活動中心積極踴躍發佈各類文化活動,讓更多市民得到實惠。

  圖書館理事會制度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辦館

      當前,黃浦區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為“1+3+10”模式,即1個區級文化資源配送中心,3個區級公益性文化場館(區文化館、區圖書館、區明復圖書館),10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其中,兩家圖書館作為重要的公共文化陣地,充分發揮平臺優勢。截至今年6月底,區圖書館、區明復圖書館組織各類讀者活動近200場。其中講座95場、主題讀書活動13場、展覽6次,參與人次近2萬,是市民不可或缺的文化寶庫。為了進一步增強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充分發揮社會力量,調動社會資源,目前,黃浦區兩家圖書館正全力籌建圖書館理事會,基本形成政府宏觀管理、圖書館自主辦事業、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辦館格局。

       記者了解到,理事會成立後,將作為圖書館的議事機構,負責確定圖書館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行使圖書館重大事項議事權和決策權。以黃浦區圖書館為例,理事會通過理事會章程和理事會會議行使議事權和決策權,支持管理層工作,不直接參與圖書館管理;館長是圖書館的法定代表人,負責圖書館日常工作,館長及副館長等組成圖書館的管理層,管理層執行理事會決議,接受理事會監督。通過新的機制,使圖書館形成獨立運作、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現代運行新模式,從而可以為老百姓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