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彭麗):2017年10月27日晚,紀念徐悲鴻大師誕辰120週年《悲鴻壺》(編號058)在“龍騰中華躍 鳳舞九州情”中國獅子聯會浙江龍鳳服務隊慈善義拍現場,拍得善款五萬兩千八百元。善款由中獅聯慈善服務基金會管理,專款用於四川助學。
慈善義拍現場。攝影 彭麗
慈善義拍現場。攝影 彭麗
《悲鴻壺》是為紀念徐悲鴻誕辰120週年于2015年特製。由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楊南榮會長和上海市佛教協會理事何勝先生策劃設計。壺上刻有徐悲鴻先生經典之作“奔馬圖”,由著名書畫家謝稚柳先生題書“悲鴻壺”,並印有何勝先生篆刻的紀念印章“紀念徐悲鴻先生誕辰120週年”,由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周明芳在徐悲鴻家鄉宜興特製而成。該壺同款雙色,分別由紅泥和芝麻段泥製成,限量260把,證書編號至319號(因須跳空不吉數字)。
紀念徐悲鴻誕辰120週年《悲鴻壺》。何勝 供圖。
《悲鴻壺》之美可歸納為:造型美、材質美、實用美、工藝美、品位美之五類。
一、造型美:韻敵美人 格高西子
西施壺,顧名思義:應該和西施一樣美,或者説這種壺的靈感來源於西施:壺嘴便是西施的口,壺的身體則剛好是壺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纖細的腰姿。“西施壺”,完整的稱呼應該是“西施乳壺”,簡稱“西施”或“西施乳”。首創者徐友泉,明末清初吳梅鼎給了徐友泉極高的評價,稱“若夫綜古今而合度,極變化以從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日本明治時期的研究中國紫砂的學者奧玄寶,在明治甲戌年(相當於清同治13年)所著的《茗壺圖錄》中的“式樣”篇章裏,就有關於西施壺的記載:“式有數樣,曰小圓、曰菱花……,美人肩、西施乳……”。
紀念徐悲鴻誕辰120週年《悲鴻壺》。何勝 供圖。
二、材質美:人間珠玉安足取 豈如陽羨土一丸
這款紀念徐悲鴻誕辰120週年《悲鴻壺》由紅泥製成,紅泥多産于江蘇宜興黃龍山系、台西。紅泥礦氧化鐵含量較高,優者光潔明亮,橙中略見紅光,劣者雜亂陰霾,俗不可耐;紅泥原礦堅硬似石,呈澹草綠色調,窯溫略低,較適製作小件茗器,可愛靈動,深得世人喜愛。 特點是熱淋變色率較大,愈用愈紅;泡養一段時日,令人刮目相看,判若二物,呈現“包漿”之美。
三、實用美:透氣可塑 暑月越宿不餿
紫砂壺的性能“色香味皆蘊”。科學機構對砂壺的“暑月越宿不餿”進行了證實,這一結論是基於紫砂原料的獨特性。紫砂壺實用性強,乃在於它具有比較高的氣孔率,使其具有透氣性好的優點。據《中國陶都史》第394頁記載:紫砂泥料“其特點是含鐵量比較高…¨,紫砂器的顯微結構中存在大量的團聚狀”,據宜興陶瓷公司對各陶土的理化工藝性能測定,發現紫砂泥的透氣性好。紫砂泥的可塑性和結合能力好。紫砂泥的焙燒溫度範圍也寬,為1190℃到1270℃,故而紫砂製品不滲漏,不老化,越使用越顯光潤。
四、工藝美:工匠精神 精雕細琢
一件完美的藝術作品,首選必須講究選料,其中包括泥色與形成的結合,實用功能與形式美的結合。在設計構思時,要考慮所採取的工藝過程、手段、技法,其中包括成形時所用泥料軟硬程度,即含水量要適當。在製作過程中,必須掌握坯件在自然乾燥過程中,乾燥程度不同對作品的影響。一件合格的半成品進入窯內燒成,必須放置合理的窯位,掌握火度,氣氛溫差要適度。只有這樣,才能使設計的作品達到預期效果;只有這樣,才能使紫砂土與火的結合産生出特有的藝術效果。因此,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在各道工序中凝結著陶藝工作者的心血。
五、品味美:詩情畫意 壺為心聲
紫砂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把詩情畫意由雕刻藝人直接刻畫在紫砂陶土上。
最早見於明代、清初,一些文人雅士吟詩作畫、題詩記事于壺上,並有留言作為饋贈珍品,那時以陳曼生、子冶為最,他們推動了在紫砂陶上陶刻藝術的發展,著有“字隨壺傳、壺隨字貴”之説法。《悲鴻壺》壺上刻有徐悲鴻先生經典之作“奔馬圖”,由著名書畫家謝稚柳先生題書“悲鴻壺”,並印有何勝先生篆刻的紀念印章“紀念徐悲鴻先生誕辰120週年”,是集詩情畫意為一體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