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親民”牌的上海藝博會更具“國際范”

2017-11-03 08:48:10|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現場 | 主打“親民”牌的上海藝博會,今年更具“國際范”

  主題為“藝術,為生活添彩”的2017(第二十一屆)上海藝術博覽會11月2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正式亮相。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作為亞洲最大規模的藝術品交易盛會,今年上海藝博會在繼續主打“親民”牌的同時,也為海外藝術品進入中國藝術市場,中國藝術品走向國際藝術市場建立了更直接、更有效的雙向通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李守白64幅反映上海風貌保護道路的水墨畫作品——《記憶之城》。

  在本屆藝博會中,中國畫廊大量經營國外藝術家作品、國外畫廊紛紛代理中國畫家作品是其中一大亮點。在筠楷國際文化藝術的展區,時不時有觀眾來和滿頭銀發的巴西藝術家迪修·薩西尼合影。“我畫了40多年畫,但第一次來中國展覽對我來説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興奮地表示,上海觀眾的熱情讓他感到非常驚訝。一旁工作人員小聲透露,在前一天晚上的預展中,幾位來求合影的上海觀眾自稱是迪修·薩西尼的粉絲,著實令他喜出望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作品“夢”

  迪修·薩西尼1953年出生於聖保羅,1974年畢業于巴西聖保羅美術學院,他十分擅長色彩的運用,對畫面的把控非常大膽出色,在巴西是家喻戶曉的藝術家。迪修·薩西尼的作品曾亮相去年的上海藝博會,為他賺取了不少中國觀眾的好感度。今年首次到藝博會現場做專門展示,迪修·薩西尼更是提前做了充分準備,此次帶來的作品有一半是專門為藝博會創作的,從未到過中國的他還特地在網上搜索資料,研究中國畫的特點和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在展覽中不乏刻意為之的“中國元素”,比如迪修·薩西尼畫的梅、蘭、竹、菊,上海的風景,餐桌上的石獅子等。《中國的長城》是他的最新作品,畫面中遠處是巴西博物館、近處是藝術家門前的樹,中國長城如一條長長的紐帶將二者連接在一起。迪修·薩西尼介紹,這幅畫是想像他通過長城來到中國的心路旅程。《追憶叢林2》畫的雖然是巴西風景,卻也悄悄借鑒了中國畫的立軸佈局。“我把畫面畫成垂直的,把背景做了拉長,也許更加符合東方的審美觀念。不過我還是堅持自己原本的創作方式,也許很多人對巴西的印象只是亞馬遜叢林、足球,或者裏約熱內盧的海灘,但其實我生活的城市和上海差不多,我想向上海觀眾展示巴西的風景和日常生活,以及我所理解的中國。”作為參展方的畫廊也希望,能夠通過引進巴西藝術家的作品,打造中巴文化藝術交流的窗口。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朱敬一跨界藝術展,為傳統書法帶來獨具個性的匠心演繹與文化魅力。

  此外,也有不少國外畫廊代理中國畫家作品,比如美國西馬德·比洛多畫廊把中國當代藝術家金鋒的作品作為主打;美國布萊斯·雷根畫廊則力推中國藝術家趙宏的作品。今年上海藝博會吸引了來自美國、德國、以色列、捷克、塞浦路斯等16個國家的約140家畫廊參展。中外畫廊對“國際化”做出了新的詮釋,也使得本屆藝博會呈現出新的態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由中央美院37名師生作品組成的專題展,圖為《我的戈多》。

  除了國際藝術家外,海派畫家作品也是觀眾追捧的熱點。在上海自貿區特展“藝術之路”中,大批海派書畫大師以及傳人們的作品同臺展出,吳湖帆、謝稚柳、唐雲、陳佩秋等名家的經典作品串起整個海上畫派的發展歷程。對於熟悉的海派名家,不少觀眾目標明確,進來直奔主題,詢問打聽自己喜歡的畫家作品。九昊棧雅集展區也帶來張桂銘、周慧珺、施大畏、韓天衡、馬小娟等一大批當代海派畫家的精品力作。九昊棧雅集發起人之一王立偉介紹,參展目的主要是向大眾推廣海派藝術,賠本賺吆喝。“收藏畢竟是小眾,首先要做到普及。”他感覺到今年觀眾明顯比去年增加,關心藝術的人越來越多了。前一晚預展時,大量海派書畫愛好者把這裡擠得水泄不通。展方原本準備了300多份馬小娟的畫冊免費發放,沒想到很快就被一搶而光。今年藝博會展會面積達2萬5千平方米,想要一天全部轉完其實很難,由於11月2日是工作日,現場以老年觀眾為主,展會也有專門休息區域供觀眾小憩。王立偉建議,將來藝博會可以設置國畫、油畫、當代藝術等不同的分區,方便很多看過後想再來重點了解的觀眾尋找展位。

  上海藝術博覽會由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主辦,將展出至11月5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