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十九大報告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表述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業內人士表示,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要求下,我國“雙支柱調控框架”以及綜合協調監管的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均在探索之中,並將成為未來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更多意在防控風險的強監管舉措將逐步出臺和落地。
思路 雙支柱調控框架日漸清晰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業內人士表示,“雙支柱調控框架”是全新增加的內容,也是未來我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
實際上,多位央行人士以及央行此前發佈的貨幣政策報告就曾多次強調該調控框架的重要性,而央行也從較早時期就開始著手探索該調控框架。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表示,中國較早探索和實踐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積極穩妥推動貨幣政策調控框架從數量型向價格型轉變,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不斷增強利率調控能力;另一方面著力建立金融宏觀審慎框架。易綱稱,具體而言,宏觀審慎框架主要包含三方面內容,一是在2011年正式引入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要求金融機構“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擴張速度要與經濟發展、資本金相適應;2016年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將更多金融活動和金融行為納入管理,從七個方面約束金融機構,實施逆週期調節。二是將跨境資本流動納入MPA,使得跨境資本流動趨於穩定。三是繼續加強房地産市場的宏觀審慎管理,其核心是形成因城施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為主要內容的住房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目前我國金融領域的“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管理框架搭配是合理的,是央行適應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探索。兩者都屬於宏觀調節的工具,定位又是各司其職。貨幣政策主要方向是針對宏觀經濟要保持基本平穩;宏觀審慎政策的定位主要是針對金融體系的運行。後者要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保持整個金融體系平穩運作。
可以預見的是,雙支柱調控框架將成為未來金融宏觀調控的主要方向。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今年7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特別強調提出了雙支柱調控框架,要讓兩個支柱之間配合得更好。各大金融機構也都希望把這個工作做得更好。從全球來講,雙支柱調控框架仍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
趨勢 綜合協調監管更為強化
十九大報告中還提出,健全金融監管體系。業內人士稱,目標“無死角”和“全方位”的綜合監管、協調監管的金融監管體制正在逐步構建和完善之中,將成為未來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主要特徵。
我國當前的金融監管架構仍是分業監管框架,這是基於以往市場分業經營的實踐而設計的。然而,在當前金融混業經營的趨勢下,“一行三會”分業監管模式的缺陷不斷暴露。周小川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中撰文稱,在監管體制機制上,在新業態新機構新産品快速發展,金融風險跨市場、跨行業、跨區域、跨境傳遞更為頻繁的形勢下,監管協調機制不完善的問題更加突出。監管定位不準,偏重行業發展,忽視風險防控。“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監管方式,導致同類金融業務監管規則不一致,助長監管套利行為。
金融監管體系加強統籌協調的呼聲越來越高。今年7月召開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職責,落實金融監管部門監管職責,並強化監管問責。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突出問題加強協調,強化綜合監管,突出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周小川撰文稱,充分利用人民銀行的機構和力量,統籌系統性風險防控與重要金融機構監管,對綜合經營的金融控股公司、跨市場跨業態跨區域金融産品,明確監管主體,落實監管責任,統籌監管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統籌金融業綜合統計,全面建立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框架,強化綜合監管。統籌政策力度和節奏,防止疊加共振。
在金穩會設立的同時,目前“一行三會”綜合監管的探索實踐已經在路上。以這幾年快速擴張的資管管理業務為例,此前,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針對同一資産管理行為可能有不同的監管規定,目前,央行已經牽頭相關部門研究和制訂統一的資管業務監管規則。業內人士預期,針對資産管理行業和銀行理財産品的管理辦法將加速出臺。
周小川在撰文中還強調,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要統籌協調。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全國一盤棋,監管無死角。中央金融監管部門進行統一監管指導,制定統一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業務監管規則,對地方金融監管有效監督,糾偏問責。地方負責地方金融機構風險防範處置,維護屬地金融穩定,不得干預金融機構自主經營。
展望 防控金融風險是未來主基調
實際上,改革和完善金融調控和監管體制的核心均在於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正如周小川撰文所指出的,總體看,我國金融形勢是好的,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金融領域尚處在風險易發高發期,在國內外多重因素壓力下,風險點多面廣,呈現隱蔽性、複雜性、突發性、傳染性、危害性特點,結構失衡問題突出,違法違規亂象叢生,潛在風險和隱患正在積累,脆弱性明顯上升,既要防止“黑天鵝”事件發生,也要防止“灰犀牛”風險發生。
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防範風險將成為金融監管工作的主基調。記者注意到,“一行三會”已經行動起來。日前,保監會多批次下發十余份保險機構監管函,強化保險監管;住建部會同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部署規範購房融資行為,加強房地産領域反洗錢工作;證監會對資本市場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繼續保持執法高壓態勢,日前,再對三宗案件作出行政處罰……
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今後整個趨勢是金融監管會越來越嚴,嚴格執行法律,嚴格執行法規,嚴格執行紀律。”他還透露,今年按照計劃將修訂和制定18項有關監督職能制度。
“金融監管還會進一步強化,除了當前實行的加強影子銀行、同業業務、互聯網金融監管外,建立健全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對非法金融活動和亂辦交易所等亂象嚴格監管,以及加強對監管幹部被監管對象俘獲的利益輸送行為的問責也是未來監管重點。”周小川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主動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除了依靠強監管,更要依靠金融改革和開放的加快,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周小川表示,金融和實體經濟是共生共榮的關係,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立業之本,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貨幣金融環境。要著力加強和改進金融調控,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抓手,加強貨幣政策與其他相關政策協調配合,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方面形成調控合力。金融業要專注主業,注重發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