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落戶上海

2017-11-07 09:52:17|來源:人民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眾望所歸落戶上海 中國經驗助力全球基礎教育(新時代新作為·教育)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數據來源:國際經合組織教師教學國際調查。製圖:李姿閱

  中心將作為全球教師教育的知識生産與創新平臺,提供創新項目建議和政策改善參考巴黎時間11月4日中午,北京時間當天晚上6點多,從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第三十九屆全體大會上傳來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花落”中國上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會員代表以“無辯論”通過的方式作出這一決議。“無辯論”,意味著眾望所歸、全數認可。為了擴大中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影響力,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親赴巴黎,給上海的申辦以有力的支持。

  “我一直在等這個結果!”“教師教育中心(上海)”籌備工作小組負責人、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張民選很興奮。興奮,主要是因為基礎教育的“上海模式”和教師教育經驗得到了國際認可,影響力夠大。

  據張民選介紹,教師教育中心將有四大任務:教師教育的知識生産、能力建設、信息分享和技術支持。上海將作為全球教師教育的知識生産與創新平臺,為教科文組織成員國提供創新項目建議和政策改善參考。目前已初步設計涉及東南亞、中亞、中東、非洲等地約10個研發與培訓項目。中心工作人員需要有國際教育經歷,有不同語種交流能力。

  上海近兩年正著力打造“全球城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而真正的全球城市,不只要有參與國際競爭、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還要有足夠的文化軟實力,在關乎人類命運、全球發展與交流的國際項目中,表達關切,作出貢獻。設立並支持國際組織建設,正是題中之義。”相關專家表示。

  2015年9月,張民選向上海市委市政府提交建議,提議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設立教師教育中心,更多地參與全球治理,擴大國際影響,提升文化軟實力。上海市教委隨後即在上海師範大學成立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作為項目執行單位。

  也是在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一項《教育2030宣言暨行動框架》,認為要實現人類社會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教師和資金是關鍵。而根據摸排,世界範圍內的師資缺口達800萬人,《宣言》建議通過國際合作幫助教育薄弱地區培養教師隊伍。具體的行動計劃是:“到2030年,包括通過國際合作,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的小島國,實質性地增加合格教師供應。”

  2015年,上海市政府正式向教科文組織中國委員會提出申請,市政府討論確定支持教師教育中心設立後需要的人員編制、辦公設施和日常經費開支等事宜。2016年10月,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率團赴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會見助理總幹事唐虔先生,當面提出上海設立“教師教育中心”的申辦申請,並歡迎教科文組織專家前來實地考察。今年6月,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處處長率代表團到上海進行可行性考察並提交報告。果然,報告提交後,教科文組織大會執行局即向第三十九屆全體大會建議,對教師教育中心“無辯論”通過。

  國際經合組織公佈的教師教學調查顯示,上海初中教師在10個指標上位居首位

  一切順利,源於國際對上海基礎教育模式的了解和高度認可。

  2016年初,國際經合組織(OECD)公佈了教師教學國際調查(TALIS)結果,上海首次參加。這項“教師PISA” 按比例匿名抽取上海各區縣199所初中學校的3925名教師,用以代表全市約3.7萬初中教師。結果證明,上海初中教師的表現總體上遠超國際平均水準,相對於參加調查的38個國家和地區,至少10個指標位居首位。歐美多家媒體驚呼“意外”,並追蹤分析上海及亞洲教育的成功經驗。

  從那時起,上海的許多中小學校變得格外忙碌。

  世界銀行派出首席教育專家領銜的團隊,對上海基礎教育開展問卷調查,從教育體制、財政投入到教師培養、學生能力等方面的評價都是三、四級——即“很好”和“出色”。美國聯邦政府教育官員來上海考察後,將第三屆中美省州教育廳長對話會議移到上海,對話主題就是中小學教師教育。英國教育大臣率代表團訪華,直接坐進上海的小學課堂聽課,名校差校都有。聽了還不過癮,於是乾脆請中國教師去英國小學上公開課。根據4年前達成的中英數學教師交流計劃,每年中英雙方互派70名中小學數學教師。

  英國教育部進行的第三方評估顯示,採用中國教學法的班級,成績全都有提升。11月4日,新一批35名上海小學數學教師剛剛出發。與以往不同,今年英國孩子和當地教師們的課桌講臺上,已經放著從上海引進的全套教材乃至教輔書,完全是原版翻譯不走樣。

  亞太經合組織(APEC)為幫助經濟體間共享基礎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推動基礎教育公平、均衡發展而委託他們舉辦的“PISA、TALIS與基礎教育改革——APEC成員經濟體研修班”,10月底才剛剛結束。在上海的實地考察環節給與會者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因為“看到了一個與其他國家全然不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

  “教科文組織中,科學類較多,教育類很少,有活力的教師教育機構更少。成立了中心,原來應邀舉辦的零散的教師培訓和研究活動,就能發展成更大規模、有計劃開展的項目,還能通過教科文組織凝聚更多專業領域的國際專家,加深對中國基礎教育經驗的研究。”張民選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