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醫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刷新上海紀錄

2017-11-21 09:45:2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一百一十一項!仁濟醫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量刷新上海紀錄 最新醫學科研進入臨床,成為患者福音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當下,上海各大醫院尤其是三甲醫院,正掀起一股解決臨床重大問題的創新熱潮。對接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建設,申城各級醫院以醫療科技創新為己任,勇攀醫學科研高峰,引領臨床水準提升,為的是一個共同的目標:給廣大百姓提供更好的醫療,為健康中國打下堅實基礎。為此,本報今起推出“醫學科研正在升級醫療服務”觀察系列。

  如今,每年約有90天,國際著名免疫學家、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卡羅拉·維奴薩都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與“973”首席科學家沈南教授合作開展科研,維奴薩直言不諱,她選的是與自己科研實力相當的“合夥人”。

  以科研實力引來國際醫學界著名學者,仁濟醫院近年的科研“走勢”非常搶眼。最新統計顯示,該院以11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刷新了上海醫療界紀錄。一家醫院為何要狠抓科技創新?仁濟醫院以實例告訴大家: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醫院也應該是衝擊醫學最前沿的地方,醫生做科研,就是要把創新成果寫在百姓的健康上。

  醫生幾乎人人手握科研課題

  仁濟醫院肝臟外科主任夏強領銜的小兒肝移植團隊讓仁濟醫院連續六年成為世界單中心實施兒童肝移植最多的醫院。殊不知,這支團隊在2006年還是“從零起步”。

  夏強深深記得,2011年,他和團隊從一個小小實驗室起步,圍繞臨床需求鑽研科研難題。漂亮的翻身仗就這樣打出來了:他們先是不斷突破活體肝移植相關技術,總結出一套無血流阻斷下“精準切肝”的方法,然後在國內率先提出一整套兒童肝移植技術標準,制定首版中國兒童肝移植指南……實現中國肝移植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近五年來,仁濟醫院的科研氛圍越來越濃。”副院長戴慧莉説,仁濟醫院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已連續四年保持“90+”項目的高位,這其中,65%以上由醫生獲得,而非實驗室專業研究人員。仁濟醫生幾乎人人手握科研課題。

  今年,俞衛鋒教授領銜的仁濟醫院麻醉科斬獲10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居全國同行之首。“在我們這裡,沒人游離在科研之外。”俞衛鋒説,近年來他們制定了中國小兒肝移植麻醉專家共識,參與手術後認知障礙國際標準制定,臨床水準與學術“話語權”雙雙攀升。

  仁濟醫院房靜遠教授領銜的消化內科歷史悠久,去年,該消化內科的門診量達45.78萬人次,居全國第一。吸引患者紛至遝來的“金招牌”背後,是強勁的科研支持。過去六年,該團隊每年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都在10項以上。

  醫生做科研就是要解決患者實際問題

  這樣濃郁的醫生科創氛圍對患者意味著什麼?

  這些年,早期胃癌檢出量越來越大,對大部分早期胃癌患者,在達到手術根治的前提下,能否改變傳統手術思路,儘量多保留患者的部分胃解剖與生理功能?2014年,胃腸外科趙剛醫生就在國內率先開展起保留胃功能的胃癌切除手術。

  這無疑提高了手術難度。經反復科研論證,趙剛實現了自己的設想,如今他保持著全國最多的該類手術量。“對我來説,手術時間延長了30分鐘,但一旦保留了患者部分胃功能,他們未來10年乃至更長期的生活品質會大不同。”趙剛説。

  膀胱腫瘤手術是泌尿外科最複雜的手術之一,並發癥發生率在50%。2013年起,仁濟醫生們反復琢磨要把新術式落地。如今在仁濟醫院,這類手術控制在2.5小時,並發癥被降到10%。眼下,仁濟醫院泌尿外科膀胱腫瘤切除手術佔整個上海1/4的數量,機器人輔助膀胱癌根治術數量更為全國第一。

  科學家與醫生攜手攻關前沿

  但畢竟,醫生的臨床任務很繁重,科研又不是一條説走就走的輕鬆路。

  仁濟醫院膽胰外科醫生孫勇偉與胰腺癌“過招”多年,精練“刀功”,但這些年他開始反思起外科的局限———即便刀開得再好,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依然有限。

  如何為患者尋求更多生機?六年前,仁濟醫院與上海市腫瘤研究所合併,孫勇偉與腫瘤所張志剛研究員一拍即合,一頭扎進胰腺癌發病機制研究。

  發表論文、申報課題,“孫張組合”在腫瘤微環境系統調控方面的科研成果頗豐,眼下,他們正在申請專利的一個新藥將為胰腺癌治療提供“老藥新用”的新策略。

  這些年,仁濟醫院以“種子基金”的形式,鼓勵臨床醫生與基礎研究人員合作。2015年,腫瘤所李宗海團隊與仁濟腫瘤介入科翟博團隊合作開展針對肝癌的CAR-T臨床研究。

  這是國內首個針對肝癌的CAR-T 細胞免疫治療臨床研究。2014年,李宗海已在《臨床腫瘤研究》雜誌上發表了國際上第一篇CAR-T治療肝癌的論文,實驗動物顯示,他們研發的CAR-T細胞製劑僅注射一針,就能徹底消滅小鼠體內的癌細胞。在與翟博的合作中,CAR-T治療表現同樣突出。

  讓醫生、科學家可以在醫院裏圍繞臨床難題攜手攻關,醫學正是在這樣的創新氛圍下一點點獲得進步,一點點突破著醫學的極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