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大劇院版莎翁話劇《哈姆雷特》登陸上海舞臺
12月4日晚,著名導演陳薪伊攜佟瑞欣、王詩槐、關棟天等實力演員創作的國家大劇院版話劇《哈姆雷特》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從譯者朱生豪的視角切入
《哈姆雷特》作為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作之一,其探討的人生問題吸引著無數的戲劇人和研究者。國大版《哈姆雷特》最大的特點是從作品譯者朱生豪的視角切入,讓作家本人成為這部戲的一部分。因為中國人讀莎翁,讀《哈姆雷特》,可以説始於朱生豪的譯文。
1935年起,朱生豪開始了長達十年的莎劇翻譯歷程,終以病弱之軀完成了30余部莎劇作品的翻譯。作為文學大師及語言學家,朱豪生將自己的感悟及思考融入譯文中,在中國談論莎士比亞,始終繞不開朱生豪,因為他早已融入其中,成為這些作品的一部分,所以導演希望將把這個過程在舞臺上呈現出來,演員佟瑞欣一人分飾兩角,既是翻譯家,又是丹麥王子。通過表演上的轉換喚醒觀眾,用對比的思維重新判斷那個被粉飾過的白馬王子。
在開始構思如何排演《哈姆雷特》時,陳薪伊特意參觀了朱生豪故居,並堅定了以其作為切入點的想法:“他太偉大了,我要在這樣一個偉大的靈魂裏去尋找哈姆雷特。”同時,朱生豪故居的場景啟發了她對舞美及服裝設計的思考,“燒焦的手稿”成為了該劇在舞臺布景上的一大亮點。同時,陳薪伊決定在《哈姆雷特》的原著基礎上增加以朱生豪為主要人物的序幕部分,全劇由戰爭的轟炸場景開篇。家國陷入危難困境與哈姆雷特的父親被殺害形成了兩條互相照應的情感脈絡。
奧菲利亞與杜麗娘相似
此版《哈姆雷特》的舞臺設計融合了東西方建築元素的特點,將江南的屋檐、後花園與丹麥王室的歐式城堡結合在一起。伴隨著入侵者的轟炸聲,佟瑞欣飾演的朱生豪在破舊的床上筆耕不輟地翻譯著,當他的手稿再次被炸毀,燒焦的譯稿散落在舞台中央,他扼腕感嘆:“是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不容思考的問題”,至此揭開了該劇對於《哈姆雷特》的詮釋視角。
同樣,這版《哈姆雷特》的“中國味道”還體現在音樂的運用上。陳薪伊説:“雖然許多戲劇的處理是在解剖哈姆雷特,但我不能讓哈姆雷特失去莎士比亞戲劇中高貴的氣質和高雅的風韻。因而,我用高貴的氣質去融合不同的劇種。比如,我加了一段《牡丹亭》的音樂,因為無論是花園殉情,還是父親在感情路上的阻隔,奧菲利亞和杜麗娘都是十分相似的。”這也是她作為戲劇人想要帶給大家的關於東西方文化共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