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調劇《空村》湧來泥土的芬芳

2017-12-15 14:26:33|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彩調劇《空村》聚焦當代農村,展現當代農村發生的變化。祖忠人攝

  由廣西柳州市藝術劇院創排的現代彩調劇《空村》日前亮相上海小劇場戲曲節。劇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彩調劇繼代表作《劉三姐》後,時隔近60年再次來滬演出。

  這一次,紮根于田間地頭的彩調把目光從劉三姐的民間傳説移至當代農村,講述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給農村帶來的喜人變化。劇中,小龍村的村民起初紛紛離開家鄉去城市打工生活,只剩下退休多年的老村長大寶與其養子埂子留守村中,為鄉鄰看家守戶。他們所堅守的不僅是村民的一份信任,更是一份淳樸的鄉情。隨著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昔日走出大山的村民紛紛歸來創業,小龍村變為生態旅遊的美麗鄉村。村民發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雖然作品聚焦的是一個小鄉村,也沒有複雜的故事,可就是村頭樹下的家長裏短,透過質樸的彩調小曲演唱出來,道出老百姓對故鄉單純而執著的堅守。留守山中的老村長大寶只要舞起扇子,唱起山歌就不再寂寞。到了春節,大寶帶著養子為空關的鄰裡家門貼上對聯增添年味兒。小李老師繼承母親遺志,支邊教書多年。雖然舞臺呈現還不夠成熟,但這些樸素平實的細節,卻讓身處都市小劇場的觀眾嗅到了濃郁的泥土芬芳。

  作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彩調的知名度或許不如京、昆等大劇種。可提起一部上世紀60年代的電影《劉三姐》,大家都不會陌生。影片正是改編自廣西劇團根據民間故事創排的同名彩調劇。電影的風靡,讓這個發端于廣西農村的鄉土劇種傳唱大江南北,也讓劉三姐和她背後獨特的鄉俗民情感染一代又一代的觀眾。

  再往前追溯,彩調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劇種從農民歌舞説唱演化而來。其早期形式“對子調”通常由一對男女對舞歡歌,男舞花扇,女揮方巾,描繪自然,抒發情感。回溯劇種歷史,彩調演出了大量以勞動生活與家庭情感為主的劇目,內容充滿諧趣,形式活潑。劇種表演尤以舞扇為特色,比如傳統戲《王三打鳥》中王三一邊舞扇一邊跳起矮步,就是彩調所特有的表現形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