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滬林:“字正腔圓”得自在 詩情禪趣在胸中

2017-12-29 16:04:1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_副本

上海龍華古寺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沈滬林 供圖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彭麗):邊聽沈滬林的京劇名段,邊欣賞他的書畫作品,這種看似跨界實則相通的碰撞,可謂一場難得的視聽盛宴。與沈滬林的對話,是寫的、是畫的、是説的、也是唱的。這種書寫吟唱是他生活的常態,更是他生活的主旋律。

  業界戲稱:“沈滬林是上海戲曲界裏寫字作畫最好的,上海書畫界裏唱戲唱得最好的。”

  沈滬林曾説,書畫和京劇都是“國粹”,是相通。書畫是一種視覺藝術,京劇則更多是一種聽覺藝術。沈滬林將聽覺和視覺相融,進行山水交融的感情表達,或奔放、或純真、或震撼。書法是沒有物體畫面及故事內容的藝術,表達感情主要靠線條變化,正因為線條表達是多方面的,與之相對應,書法便帶有了自己的性格。京劇也是變化愈多愈好,在變化中才能把握戲劇主題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但這種變化有原則即不可亂來,可取的規律便是京劇中人的感情內心的腔調,或者是內心和弦的承轉啟合。

  “寫書法的時候寫出了音樂,唱京劇的時候唱出了線條。”

  書法要有節奏,寫時筆鋒好似音符在紙上起舞。快筆剛健、慢筆婉約,時快時慢,展轉騰挪的交替中,拋開了棱角的斧鑿痕跡,而有自然的波動,很是扣人心弦。沈滬林説:“京劇唱腔高低抑揚互顯,有氣吞山河的激昂,有如泣如訴的委婉,有一咏三嘆的韻味。其中的氣韻生動、情景交融的藝術處理與書法氣韻上高度一致。”他強調,在學京劇的自娛自樂中不斷參悟,在書法的藝術裏不斷探索,捕捉美的旋律,觸摸質的色彩。

  書法是禪、繪畫是禪、唱戲是禪、寫詩是禪,生活更是禪。

  而當這一切的筆墨線條和音韻旋律,有了多年來的研習和沉澱,有了禪學的自在平和,有了這些基礎和了然,沈滬林于融會貫通的修行中求得大智慧、大自在的妙趣,使心靈得以慰藉和昇華,表達時便心手兩忘,情之所至,意之所至,心神皆怡,自成一格。

  沈滬林説:“書畫、京劇和詩詞的‘國粹’,使其心向善、天地寬,既養身又養心,期間若再賦予禪意,則更心地明凈,境界大開,妙不可言。”並強調,在宣紙上散步,于旋律中解讀,得大自在,這便是人生與藝術的要旨。

【專題-藝術品鑒賞圖】 沈滬林:“字正腔圓”得自在  詩情禪趣在胸中

沈滬林創作的書法《禪詩》(行草書)。沈滬林 供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