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揚長補短 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2017-12-29 09:06:18|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拿出“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決心和勇氣,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加快推進政府自身改革——揚長補短,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從世界銀行今年發佈的營商環境報告來看,通過改革改善營商環境已是大勢所趨。在這場關乎城市核心競爭力的全球競爭中,上海如何有新作為?

  “到2018年,相關領域的短板弱項明顯改善,部分領域營商環境指標達到國際公認標準的先進水準。到2020年,各領域營商環境便利度全面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年終歲末,《上海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制定實施,向全市各級政府部門發出總動員。這座城市將拿出“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決心和勇氣,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既要拉長長板,更要提升標杆

  上海對營商環境的追求始終不遺餘力。曾有外資企業到多個區的服務窗口諮詢同一件事,結果得到的答覆是完全一致的,這説明上海有自己的“長板”:政策公開透明、辦事規範,法治環境總體水準較好……

  “上海能有今天的成就,關鍵一條就是抓住改革開放特別是浦東開發開放的重大機遇,著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在市委書記李強看來,進入新時代,肩負新使命,必須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無須妄自菲薄,傳統的“長板”理應被珍惜,並繼續拉長。12月初,星巴克在美國本土以外的第一家烘焙工坊如期落滬。這一集合了烘焙加工、體驗、品鑒服務、零售和餐飲等各類業態的全新商業模式,完全沒有現成的政策公式可套。前面既無“紅燈”,也無“綠燈”,怎麼辦?各政府審批和監管部門“協同作戰”,打通了一條“新路”。不僅如此,一份《上海市焙炒咖啡開放式生産許可審查細則》快速落地,讓後續同類業態的進入變得名正言順。

  “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理順機制、內部挖潛、深化改革的空間巨大。”經歷了星巴克一役之後,一線審批監管人員對營商環境優化感受真切,而這也正是上海拉長自身長板、提升標杆高度的一次積極實踐。

  對標國際最好水準,補齊短板弱項

  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主體最有發言權。歐萊雅這家跨國企業已經和上海打了多年交道,其中國公司副總裁蘭珍珍的説法很坦誠:“與其他國際大都市和國內其他省市相比,上海營商環境還可以進一步優化,在深化‘放管服’、提高政府服務效率的同時,要更著力於培育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

  圍繞企業最關心的施工許可辦理、企業開辦、納稅、獲得電力、跨境貿易等領域,上海正在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實施革命性流程再造,儘快補齊補好現有的短板。

  國際上,建設項目的審批效率是衡量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聚焦工程建設領域前端的投資建設審批,浦東新區最近推出重磅改革,今後全區範圍內新建、改建、擴建的企業投資建設項目(除關係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重大生産力佈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的項目外),帶設計方案出讓土地的重點産業和功能性項目,企業從取得土地到獲批施工許可的全流程可在24個自然日內完成;未帶設計方案出讓土地的項目,企業從取得土地到獲批施工許可的全流程可在80個自然日內完成。

  對標國際最好水準,學習兄弟省市先進經驗,上海的改革有方向、有抓手、有舉措。

  市場主體對“企業開辦”的速度普遍期盼“更快”。徐匯區就亮出了新招:12條舉措涉及證照核發全面提速、推進網上辦事進程、優化延伸窗口服務、著力降低準入門檻等,區內新設企業將實現次日發照,審批發證時限比法定時限減少一半。

  甘當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可以預期的是,上海打造服務型政府,“該放的權要放得更徹底,該管的要管得更科學、更到位、更高效,服務要更精準、更貼心。”

  提供有效制度供給,打響“上海服務”品牌

  眼下,上海正在努力構築戰略優勢,全力打響“四大品牌”。其中,優質高效的政府服務是“上海服務”品牌的應有之義。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所所長權衡表示,打響“上海服務”品牌,需要進一步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改革“刀刃向內”,要在提供更好的制度供給上不斷有新的突破。浦東新區今年花大力氣深化“證照分離”改革,以全面覆蓋為目標,將548項企業市場準入審批事項納入試點範圍,通過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實施告知承諾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

  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企業才能有更大的獲得感。黃浦區建立營商環境考核評價機制,讓市場主體來評判,請專業第三方機構來評估,今後將每年編制發佈《黃浦區綜合營商環境白皮書》,量化統計、比較評估、優化完善,促進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品質。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上海惟有圍繞效率優先、創新優先等進行積極探索,打造營商環境不可替代的新亮點、新標識,才能形成強大的“引力場”,不斷提升這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