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為青年學子上好“人生大課”

2018-01-03 09:49:55|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高校思政課改革顯成效,上海將加大試點力度 為青年學子上好“人生大課”

  思政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課,是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靈魂課,是當之無愧的“高校第一課”。

  教育部于2017年開展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品質年”專項工作中,3000個原生態思政課堂的30000余名學生參與了隨機調研。最新出爐的調研報告顯示,思政課教學狀況總體良好,學生對思政課及授課教師獲得感強、滿意度高,思政課有力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入腦入心”。

  思政理論課:向課堂要“品質”

  “中國影視動畫中所體現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什麼?”“如何將中國精神融入到未來影視動畫創作中,如何實現中國故事與中國影視動畫的完美結合?”在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上,教師趙曉芳一個又一個有力的發問,讓學生在不斷思考中,把哲學思辨與對專業課內容的深刻反思緊密聯繫起來,課堂“抬頭率”明顯提高。

  “重科研輕課堂教學”曾是高校思政工作長期存在的不足。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認認真真講好每一堂課,要讓馬克思講中國話,讓基本原理變成生動道理。

  思政課課程改革後,華東理工大學的“形勢與政策”課不再是1個教師的課堂,而是成立教研組,進行集體備課;也不再只是45分鐘的課堂,要有課前預習和課後思考。同時,確保“形勢與政策”課與其他思政課和各類課程形成協同效應。

  “我的家鄉奉賢位於上海市正南方,地域東西跨度比較大。因此,東西鄉的方言有所不同……”這篇名為《閒話奉賢三十年》的小論文,是同濟大學一名地質學本科生完成的“家鄉歷史調研”成果。開展這項調研,是該校“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特別增設的實踐環節。據悉,同濟大學這門思政理論課已被評為上海市精品課程。

  教育部調研報告指出,思政課堂正在涌現一批效果確切、口碑良好的優秀教學方法。教師們精心設計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個性與特點,有效調動學生學習主體性,使思政課變得“有意思”“都愛聽”“真相信”。

  課程思政:構築育人“同心圓”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黨的十八大尤其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以來,思政課從“獨奏”逐步變為“合奏”,思政課+課程思政的大思政教育體系真正構建。

  “中國為什麼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中國共産黨是如何在摸索與實踐中一步步走出這條道路?”復旦大學課程思政校內公開課“經濟與社會”課上,經濟學院教授石磊用經濟學智慧生動地解讀了中國現代發展史。除了《經濟與社會》,復旦大學首批還開出了《人文與醫學》《政治與社會》《環境與人類》等5門課程思政公開課,主講教師來自醫學院、國際關係、物理等學校各院係,受到學生追捧。

  在一堂中外時文選讀課上,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就學生提問“為何西方強調人生來平等”,從英語措辭開始,介紹了“生來平等”在西方宗教語境和現實語境中的差異,繼而分析了中西社會、文化和政治體制的差異。一堂英語課成了生動的思政課。

  據悉,上海將加大試點力度,鼓勵更多高校、院係、教師積極探索課程思政,並在全市推出十大“課程思政”。同時,還將評選課程思政教學名師、示範學院等,推出一批名師、團隊和院係。

  思政教師:做好青春引路人

  “一堂生動、務實、有用的課”,這句話被寫在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申報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申請書上,也刻在馬院每位教師的心底。在大學,思政教師不僅要上一門精彩的思政課,更要當好“95後”乃至“00後”大學生的青春引路人。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共舉辦各類思政課教師示範培訓班近100期,累計培訓教師超過25000人次,帶動省校兩級培訓超過12萬人次。2012年至2016年,教育部遴選200人參加“高校中青年思政課骨幹教師擇優資助計劃”,入選教師較好地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各地各高校也不斷通過機制建設,強化政治保障,培育高素質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北京市持續每年投入2.5億元支持馬克思主義學院及學科建設,並按每月2000元標準發放專職思政課教師崗位補貼;天津市增設1300個思政課專職教師和輔導員專項編制,為思政課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第一名授予市級“五一勞動獎章”……

  教育部的調研報告顯示,91.8%的學生表示喜歡或比較喜歡思政課教師,91.3%的學生表示在思政課上很有收穫或比較有收穫。在高校普遍開展的“學生最喜愛的十佳教師”評選活動中,思政課教師基本都榜上有名甚至名列前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