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法院審理“淘寶打假第一案”

2018-01-11 10:48:28|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奉賢法院審理的“淘寶打假第一案”獲最高法高度評價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説:假冒LV系列案線下打假示意圖 主辦方供圖

  阿裡巴巴今天發佈的《2017打假年報》,披露了這樣一起案件:2017年3月8日,淘寶以“違背不得售假約定、侵犯平臺商譽”為由,將賣假冒瑪氏皇家貓糧的姚某告上法庭。7月20日,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法院審理後認為,姚某在淘寶出售假貨,不僅損害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還降低了消費者對淘寶的信賴和社會公眾對淘寶的良好評價,判決姚某賠償淘寶損失及合理支出12萬元。獲賠後,阿裏設立消費者保護專項基金,用於支持消費者起訴售假者進行維權。

  據悉,淘寶起訴商家姚某出售假瑪氏皇家貓糧案,日前已被評為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併入圍最高法與央視合辦的“2017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評選活動。最高人民法院給予該案高度評價:“填補了此類案件審理的空白,為今後類案的審理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依據,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有利於促進電商平臺的健康長久發展;明確了司法打假的力度和決心,有利於鞏固風清氣正的良好社會氛圍,對司法界和社會的正面示範作用明顯。”

  面對制假售假這一社會性問題,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認為,阿裏採取民事訴訟手段打擊售假行為,更多的是一種啟示意義,以身作則來號召、引導社會各方來協同參與,完善社會治理體系,解決假貨這一社會頑疾。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也表示,除了平臺自身投入打擊,政府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多方協同參與是根本之道。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淘寶打假第一案”在司法推進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但要真正實現“讓售假者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打假之難,依然難在制假售假違法成本太低。”1月10日,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徵夫稱,總體來看,與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對制售假犯罪份子的刑罰力度過小,犯罪成本太低,是當下社會假貨困境的最重要因素。

  同時,在涉互聯網新型案件中,由於裁判尺度不統一等原因,時常會出現同類型案件出現不同的審判結果。據了解,目前已一審宣判的“淘寶打假第一案”和淘寶起訴假冒五糧液賣家案結局都是淘寶贏了官司,但由於商譽損失影響難以舉證計算,導致索賠金額和法院認定的判賠金額有著不小的差距。

  “比起賠償金額,我們更在意訴訟結果向社會及售假者傳遞出的信號,呼籲各方正視假貨這個問題。”阿裡巴巴集團高級法律專家張譯文稱。據悉,2018年,阿裏將繼續不計成本起訴售假賣家,除了批量起訴售假賣家外,阿裏還將聯合權利人、正品賣家、消費者對進行合圍打擊,呼籲各方力量進行社會共治,以司法實踐促進互聯網治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