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800年嘉定古城借“互聯網+”助興教化之風
上海市的西北門戶——嘉定區近日迎來建縣命名800週年。嘉定於南宋時期建縣,自古人文風氣濃郁,有“教化嘉定”美譽。如今這裡不僅保留有老城墻、孔廟等古跡,近年來還通過“互聯網+”助興教化之風,已成為全國首個“文化雲”——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臺全覆蓋的城區,服務463平方公里,輻射人口逾160萬。
古城覆蓋“文化雲”
嘉定作為與上海中心城區功能定位相輔相成的科技衛星城、國際汽車城,近年來發展迅速。特別是5年多來,“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在全國首屈一指。
當地居民通過“嘉定文化雲”客戶端,可以足不出戶預約全區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場館,大到容納上千人的劇場,小到錄音室、鋼琴房、舞蹈廳等,這些免費的公共設施,通過手機端和電腦端的便捷預訂,與千家萬戶緊密聯繫形成網絡。
得益於“互聯網+”技術,2017年當地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上座率達89.7%。值得一提的是,嘉定還擁有上海日均訪問量和借閱量最高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這類名叫“我嘉書房”的自助借閱點,單體面積約300平方米,藏書5000余冊,另有報刊雜誌60余種,設閱覽坐席70余個。無論颳風下雨,自助圖書館總是門庭若市。
通過“一卡通”管理系統,使用射頻識別技術,讀者可自由進出“書房”,自助辦證、借閱、歸還。中共嘉定區委書記馬春雷説,嘉定古城覆蓋“文化雲”是在新時代借助新技術,滿足了一部分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營造社區“會客廳”
品茶、聽戲、聊天,與江南水鄉的很多市鎮相似,嘉定古城仍保留著鄉土氣息濃郁的社區休閒習慣。
近年來,當地有社區“會客廳”功能的菊園老茶坊,在節目設置上加入“本鄉本土”元素,例如菊園鄉賢“嘉定閒話”、嘉定“故事大王”工作室、嘉定都市網“辣媽親子”等節目,信息採集與交流主要依託互聯網,同時又體現本地社區特色,包容方言土語,覆蓋各年齡人群。
走進這間300多平方米的茶坊,幾十張茶桌整齊排布,社區鄰裡每日在此相聚,享受熱氣騰騰的公共文化服務,其樂融融。嘉定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顧惠文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傳播,在日常潛移默化的社區交流中,通過線上線下信息共享得以實現。
從信息共享到民生互動
“嘉定文化雲”的後臺大數據顯示,戲曲演出、親子活動、藝術修養課程等最受當地居民歡迎。此外社區居民還關心歷史建築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嘉定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懿介紹,通過信息共享,進一步實現文化民生的互動,使政府的文化供給更加精準。
呼應民生,當地不僅對古城墻、孔廟、護國寺遺址、西溪草堂、顧維鈞故居等加強保護,政府還進一步搭臺,扶持民間文博“唱戲”及民間博物館的發展,先後制定了《嘉定區非國有博物館扶持資金管理辦法》《嘉定區促進社會組織發展財政資金扶持辦法》。目前,嘉定已有登記在冊的民間博物館和藝術館41家,內容包羅萬象。由政府直接投入的區級博物館綜合體“海上文博苑”將於2018年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