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第一哨”:風吹不眨眼 天冷不晃動

2018-01-16 09:18:23|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申城第一哨”站崗的“潛規則”:風吹不眨眼、天冷不晃動 

  人民大道的銀杏葉落了,服役期滿的老兵卸下軍銜,踏上歸家的列車。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隨著270多名“新鮮血液”的補入,武警上海總隊執勤四支隊十二中隊的警衛哨兵完成“換血”。能被分到這個中隊的戰士都無比自豪,因為這個中隊擔負著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前禮賓哨的站崗任務,這個哨位被稱為“申城第一哨”,位於上海最中心,面朝寬闊的人民廣場,背靠繁華的南京路。

  但是在市政府禮賓哨“申城第一哨”站崗,是要遵守“潛規則”的——風吹不眨眼,天冷不晃動;蟲咬不動手,熟人不交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圖片説明:李偉康在“申城第一哨”站崗。賈元昊 攝

  見到父母不能叫“爸媽”

  今年初的一天晚上,寒風蕭瑟,明月高挂,經過3年軍旅生涯的磨練,下士李偉康才有資格第一次踏上“申城第一哨”站崗。此時此刻,李偉康眼前的世界無比富足、充實。然而,浸透骨髓的夜風,讓他原本激動、興奮的心情僅在15分鐘內消耗殆盡。人民廣場的哨兵是萬千矚目的焦點,面對著不同膚色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車流,而眼前除了偶爾路過的外賣“小哥”,僅有幽黃的路燈與之相伴。

  次日早飯後,副班長曾增看著無精打采的李偉康,調侃道:“原本以為儘是繁華,沒想到成了形單影隻的雕像,估計就是你現在的感受吧。”曾增拉著李偉康來到營區大門的燈箱前,講述燈箱內剪影的故事。2010年世博會,中隊擔負執勤安保任務。一次,因為任務需要,禮賓哨延後交接,班長孫明智從淩晨12時一直站到第二天早上5時。

  “其實每個哨兵都一樣,一開始滿懷期待,真正站上哨位,才會知道其中的心酸與不易。‘明星哨’不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而是因為能在繁華世界中守得住寂寞。”

  在這個哨位,與親朋好友相遇的幾率並不低。士官宋林留隊後還未休過假,父母想兒心切,特地來隊看望兒子,從人民廣場地鐵站出來時,正趕上宋林接哨,看到幾年未見的父母,宋林也不能叫一聲“爸媽”,父母一直等到宋林下哨才進中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片説明:上海市人民政府禮賓哨的英姿。賈元昊攝

  “對象”來被要求“請離開”

  “當最熟悉的人路過你的全世界時,成了陌生人,那全世界只剩下無奈的孤獨。”這份獨特的感覺,每個哨兵感同身受。去年,孫明智的父母給他找了個對象,打算過了年休假回去見面,節前,女方公司在上海開年會,聽説即將見面的男友在人民廣場當兵,女孩特地拿著“牽線人”給的照片,到人民廣場希望“一睹真容”,約莫等了3個鐘頭,女孩發現哨位上真人版的孫明智,比“牽線人”口中的描述有過之而無不及。

  “同志,請離開,我們正在執勤!”未等女孩靠近,孫明智馬上發出警告。突如其來的冷漠,女孩始料未及。其實,孫明智也存有女孩照片,女孩在哨位停留許久,早已引起孫明智警覺,雖有80%的確認,但因為執勤規定,只能假裝不識。後來,消除誤解,冰釋前嫌,女孩在微信中説:路過你的全世界,我願陪你看霓虹閃爍,也願意陪你守候寂寞,我不想只當一個過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片説明:上海市人民政府禮賓哨交接崗。賈元昊攝

  老兵天天敬莊重軍禮

  在中隊,大家都喜歡站早上4時到6時的哨,因為這一班哨能與一位早鍛鍊的大爺“偶遇”。這位大爺姓吳,家住附近忻康裏的石庫門弄堂內,年輕的時候也曾參軍入伍,從地方工廠退休以後,養成了晨跑的習慣。每天5時,老人都會雷打不動地出現在人民廣場國旗臺前,遠遠向執勤哨兵敬一個莊重的軍禮,然後開始跑步,十幾年來從未間斷。一茬茬市政府警衛兵與吳大爺相視無言,雖然不能言語,但從軍人獨有的禮儀中汲取著力量。

  親人相視無言、女友尷尬路過、老人默默鼓勵……哨位上的全世界,如同蒙太奇一樣從哨兵眼前路過,五味雜陳。李偉康慢慢體驗到屬於哨兵的忠誠擔當,其實,軍旅生涯又何嘗不是一場路過?回想起3年前坐著卡車進入軍營,略帶緊張地四處張望。再到如今各項軍事技能過硬,肩負起守衛申城核心區的重任。3年時光,每天在晨曦中迎來嘹亮的哨音,開啟一天緊張的生活。營區、哨位,兩點成一線,週而复始。有時也覺得哨位上的世界機械乏味,甚至有點寂寞和無趣,但是每一滴汗水都代表著一份驕傲,每一道傷疤都是警衛兵的勳章。

分享到: